美联储金价走向_美联储量化宽松金价
1.2015年金价为什么这么低
2.美国为什么要实行量化宽松政策?
3.黄金价格上涨对 利率有什么影响
4.黄金什么时间会跌价?
5.美联储量化宽松(对经济刺激的政策举措)
6.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
美联储购买长期国债就能降低长期利,举个例子,设10年(含10年以上)的长期债券票面价格为100美元,票面年利率8%,那么如果投资者100元买进,一年末就会收到8块利息,年利率8%。如果美联储在短债市场卖出,在长债市场买入,这样就可以在不用发行钞票的前提下,在短债市场筹到大量的资金用于购买长期债权。由于大量购买长期债权,所以二级市场长期债券的价格肯定会上涨。如果票面100美元的长期债价格涨到105元,那么投资者的成本就会上涨为105元,但是债券票面利率是固定的为8%,如果一年末派发利息8元,那么在105元买入的投资者,其实际利率就达不到8%,其实际利率为8/105=7.6%。
2015年金价为什么这么低
具体时间不一定,目前已经持续了6年,还在继续。
QE1的内容
2008年11月25日,联储首次公布将购买机构债和MBS,标志着首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开始。2010年4月28日,联储的首轮量化宽松政策正式结束。QE1将购买支持企业(简称GSE)房利美、房地美、联邦住房银行与房地产有关的直接债务,还将购买由两房、联邦国民抵押协会(Ginnie Mae)所担保的抵押支持证券(MBS)。2009年3月18日机构抵押支持证券2009年 的购额最高增至1.25万亿美元,机构债的购额最高增至2000亿美元。此外,为促进私有信贷市场状况的改善,联储还决定在未来六个月中最高再购买3000亿美元的较长期国债证券。美联 储在首轮量化宽松政策的执行期间共购买了1.725万亿美元资产。
QE1的主体上是用于购买国家担保的问题金融资产,重建金融机构信用,向信贷市场注入流动性,用意在于稳定信贷市场。值得关注的是,美联储的目的仅仅在于“稳定”市场,而不是“刺激 ”经济,这与中国央行的量化宽松大相径庭。显然,美联储无异于越俎代庖,行使行政职能。美联储的数量控制和成本控制精确到位。尤为令人称奇的是,美联储竟然在全球范围保持了美元 货币总量与对应商品总量的动态平衡。
QE2的内容
美联储2010年11月4日宣布,启动第二轮量化宽松,在2011年第二季度以前进一步收购6000亿美元的较长期美国国债。QE2宽松于2011年6月结束,购买的仅仅是美国国债。QE2的 内涵是美国国债,实际上是通过增加基础货币投放,解决美国的财政危机。同时,美联储再通过向其它国家“出售”国债,还原成美元现金,增加了储备的规模(准备金大幅度增加 ),为解决未来的财政危机准备了。
就本质而言,QE2迥异于QE1。其主要目的不在于提供流动性,而在于为分忧解难。美联储不容易啊!一手拉扯金融机构;一手拉扯美国。巧妙的是,在为分忧解难的同时,美联 储间接扩充了准备金规模。需要警觉的是,美联储购买的美国国债大部分被中国吸纳,美联储反而在扩张准备金规模。
QE3的内容
北京时间2012年9月14日凌晨消息,美联储麾下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在结束为期两天的会议后宣布,0-0.25%超低利率的维持期限将延长到2015年中,将从15日开始推出进一步量化宽松政策 (QE3),每月购400亿美元的抵押支持证券(MBS),现有扭曲操作(OT)等维持不变。内容是在2012年6月底以前买入4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其剩余到期时间在6年到30年之间;同时出售等 量的美国国债,其剩余到期时间为3年或以下,随后这项在今年6月份被延长到年底。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于2012年9月13日指令纽约联储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台以每月400亿美元的 额度购买更多机构抵押支持证券(MBS)。FOMC还指令公开市场操作台在年底前继续实施6月份宣布的,即延长所持有证券的到期期限,并把到期证券回笼资金继续用于购买机构MBS。FOMC强 调,这些操作将在年底前使委员持有长期证券持仓量每月增加850亿美元,将给长期利率带来向下压力,对抵押市场构成支撑,并有助于总体金融市场环境更加宽松。
QE4的内容
2012年12月13日凌晨,美联储宣布推出第四轮量化宽松QE4,每月购450亿美元国债,替代扭曲操作,加上QE3每月400亿美元的的宽松额度,联储每月资产购额达到850亿美元。除了量化宽松的猛药之外,美联储保持了零利率的政策,把利率保持在0到0.25%的极低水平。
美联储的一举一动,时刻牵动着金价波动。2013年9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将维持现行的宽松货币政策不变,暂时不削减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规模,这一出乎意料的决议使得金价大幅上扬。但美联储官员布拉德随后称,10月可能缩减QE,这一表态又使得黄金和白银价格同时重挫。
美国为什么要实行量化宽松政策?
一、2015年美联储加息 美元实际利率打压金价。
二、通胀低迷是2015年以来,金价低的一大压力。
三、美联储在2007、2008年起开始降息,2008年起施行零利率以及宽松的货币政策,2008-2010年间实施了第一轮量化宽松(QE1),2010-2011年间第二轮量化宽松(QE2),2012年起开启了第三轮量化宽松(QE3),而又从2014年开始逐渐完全退出了QE。然而,这些措施对通胀的抬升未有明显作用。
黄金价格上涨对 利率有什么影响
美国实行量化宽松政策主要是为经济与治政服务,为起到积极正面影响,而进行的一种经济政策和政治谋略
一、量化宽松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美国通过扩大基础货币供给持续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实质上是向全球征收铸币税。这一政策在为美国扩大财政支出、维持赤字政策提供支持的同时,也导致美元持续贬值,全球初级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美国外债的市场价值也因此大幅度缩水。
1、量化宽松为美国筹集大量铸币税。鉴于美元的国家货币地位,美联储通过发行基础货币实施量化宽松,实质上是向全球征收铸币税。
2。量化宽松为美国扩大财政支出提供了重要支持。除第三轮量化宽松为购买抵押支持证券外,美联储实施的其他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均为购买国债,为美国维持财政赤字政策、扩大财政支出提供支持。
3。量化宽松引致美元大幅度贬值和全球物价上涨,导致美国外债大幅度缩水。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第二大影响是美元大幅度贬值和全球初级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
这一政策在增加基础货币发行、征收铸币税、支持扩大财政支出的同时,对美国经济复苏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一把双刃剑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一把双刃剑,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向市场注入大量资金,有助于缓解市场资金紧张状况,有助于经济恢复增长;但是,长期来看,埋下通胀的隐患,在经济增长停滞的情况下,或许会引起滞胀。另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还会导致本国货币大幅贬值,在刺激本国出口的同时,恶化相关贸易体的经济形式,导致贸易摩擦等等。对于全球经济霸主的美国而言,实施这种激进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其本国和全球经济的影响更是不容小觑。
1、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埋下全球通胀隐患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质上是在脱离实体经济需求的情况下,开动印钞机向市场输入流动性。在市场信心缺失,投资萎缩的情况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向市场释放的流动性不会导致通货膨胀,但是一旦经济好转,投资信心恢复,过度释放的流动性则可能会转化为通货膨胀。
尤其是对于美国而言,由于美元是世界储备货币,而且世界主要商品定价均以美元为基准,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导致美元大幅贬值,从而引发新一轮价格上涨,埋下全球通胀的隐患。另外,美联储的巨额购债推倒了多米诺骨牌。其他经济体为了阻止本国货币相对于美元升值,冲击本国出口行业,进一步恶化本国经济,而竞相仿效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剧了未来通胀的压力。这也是为什么短期内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风靡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原因。如果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未能使美国经济走上复苏之路,经济不景气会导致滞胀局面出现。
2、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恶化相关贸易体的经济形势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最直接的表现之一便是使本国货币大幅贬值,有利于本国的出口行业,但是相反也导致相关经济体的货币升值。例如,美联储宣布巨额注资当日,世界主要货币就针对美元大幅升值,其中欧元升值3.5%,日元升值2.4%,英镑升值1.6%,加元升值1.7%。这将削弱相关贸易体对美国的出口能力,尤其对于那些处于金融危机漩涡中的出口导向型新兴经济体而言,英美日等全球主要经济体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其造成雪上加霜的打击,并有可能引发贸易摩擦。
3、美联储量大举购买国债降低相应持债国家的外汇资产价值
虽然本次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但是由于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美元独一无二的国际地位,美债一度因避险功能而大受欢迎。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的外汇资产中,美国国债占有重要地位。美联储大举购买美国国债,将推升美国国债价格,降低其收益率,从而使相应持债国家的外汇资产存在非常大的贬值风险。3月18日当日,美国基准l0年期债券收益率从3.01%降至2.5%,创1981年以来最大日跌幅。
对于美国而言,美元贬值和国债收益率降低都将会导致巨额外资从美国流出,对于当前仍处于金融危机漩涡中的美国经济而言,也是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一种非常激进的政策,虽有利于帮助深陷金融危机中的发达经济体缓解信贷紧张的状况,增加经济扩张的动力,但是从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来看,世界主要经济体,尤其是美国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一种以邻为壑的行为,它埋下了全球通胀的,并可能导致外向型新型经济体经济进一步恶化、外汇储备资产大幅贬值等问题的产生。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全球影响
一、量化宽松
目前,全球金融货币乱局乃至全球经济的最烦,绝不是哪国货币汇率低估或高估,而是全球储备货币毫无限度超量发行。10年代以来全球基础货币或国际储备货币从380亿美元激增到今天超过9万亿美元,增速超过200倍,而真实经济增长还不到5倍。全球货币或流动性泛滥是今日世界金融和经济最致命的痼疾。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则是全球货币或流动性泛滥之根源,亦是全球汇率动荡或汇率争端之根源。
2010年9月10日,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例会(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做出决议:随时准备再度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10月15日,美联储伯南克宣布:鉴于美国经济持续疲弱,美联储需要取更多行动来刺激经济,譬如大规模购买美国财政部发行的债券。两周后的10月29日,伯南克再次明确宣告: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取行动来刺激疲弱的美国经济。
当时,全球金融市场对伯南克声明的一致解读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升级的号角已经吹响!所有悬念都已烟消云散,唯一的疑问只是货币再次疯狂扩张的规模究竟会有多大?世界着名投资银行高盛集团的预测是2万亿美元,美洲银行的预测是1万亿美元左右,汇丰集团的预测是1.5万亿美元。2010年11月4日,美联储正式启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升级版第一阶段,期限自2010年11月到2011年6月,总额6000亿美元,货币扩张规模平均每月750亿美元。尽管货币扩张规模远远小于之前的市场预期,然而根据美联储伯南克的多次讲话精神和美国现实经济状况来分析判断,新一轮量化宽松第一阶段于2011年6月到期后,继续延期或扩大规模之可能性很高。
美联储重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就是大规模购买美国财政部所发行的债券,期望以此实现两大目的。其一、进一步降低长期利率,从而刺激私人部门的信用(借贷)和消费增长。美国是信用高度发达的经济体系。只有信用增长,才能刺激消费和投资增长。其二、长期利率降低,储蓄者之利息收入随之下降,储蓄者被迫放弃或减少储蓄,不得不将资金投入到商品市场或股票市场或其他资产市场,从而提升经济体系之通胀水平,有助于将美国经济拖出通货收缩泥潭或实现“再通胀”(Reflate)。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又被称为“非常规货币政策”(non-conventional monetary policy)。众所周知,常规货币政策主要有三个政策工具:中央银行调整对商业票据的贴现率或对商业银行的贴现政策、改变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调节基准利率(通常指1年期存基准利率)。自二战之后,贴现率和票据贴现政策早已不是美联储的重要政策工具了。经济萎靡不振之时,中央银行即使使用票据贴现政策来刺激经济,亦是杯水车薪,缓不济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派不上多大用场。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时期,银行金融体系皆如惊弓之鸟,忙于修复资产负债表,对发放新、扩张信贷非常慎重。中央银行纵然将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为零,深陷“去杠杆化”泥潭难以自拔的商业银行,亦不愿或没有能力扩张信贷。事实上,2007年次贷危机以来,美联储竭尽全力鼓励银行向央行借钱,主动降低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钱所需的抵押物标准,大规模购买商业银行的“垃圾资产”或“有毒资产”,帮助商业银行清理或修复资产负债表,导致美国商业银行体系的实际存款准备金率早就为“负”了。目前美国商业银行体系的超额准备金超过1万亿美元。商业银行流动性宽松程度,史无前例,然而,流动性宽松并不一定意味着真实经济体系信贷的相应扩张。
二、难以自拔的“流动性陷阱”
经济体系正常运转情况下,中央银行调节存基准利率,是最常用、最有力的货币政策工具。然而,利率调节政策工具绝非万能。原因很简单:中央银行无法将名义利率降低到“零”以下,或者说,中央银行无法让名义利率为负。这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面临的最基本约束。
名义利率为负,意味着你存钱到银行,不是银行支付利息给你,而是你要反过来给银行支付利息。必须指出,银行为你提供其他金融服务,你需要给银行付费,是另一回事儿。名义利率为负,也不同于真实利率为负的情形。真实利率等于名义利率减去预期通货膨胀率。当通货膨胀率大于名义利率之时,真实利率为负。真实利率为负等于存款户的财富被转移给银行或债务人。然而,真实利率为负的情况下,银行依然给存款户支付利息,只不过银行支付给存款户的利息收入少于通货膨胀导致的货币贬值或被通胀“蚕食”掉的财富。
区分真实利率和名义利率,是理解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的关键。由于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和量度真实利率,无法直接观察和量度预期通胀率,那么,货币和资本市场上名义利率的上升或下降,究竟是因为预期通胀率的变化、还是因为真实利率发生变化,我们往往不清楚。对经济形势判断失误,必然导致货币政策的决策错误。美联储近100年历史里,类似的错误不胜枚举。
货币政策工具无法将名义利率降低到“零”以下。原则上,可以通过立法,规定所有存款者不仅不能从银行获得利息,而且还要反过来给银行付钱,或者规定公民不准存钱,只能买股票、买实物资产、买商品和服务,等等。当然,没有哪个会如此愚蠢,胆敢如此立法来摧毁整个银行金融体系之基石。
三、金融海啸肆虐全球,量化宽松应运而生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看似坚如磐石,实际效果究竟如何呢?
追溯历史,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发明者其实不是美联储,而是日本中央银行。1990年日本股市和房地产的惊天大泡沫破灭之后,经济陷入长期衰退。1996年,日本中央银行首次宣布实施“零利率”货币政策,自那时至今,日本中央银行大体一直维持低利率或零利率货币政策。
2007年3月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为应对金融体系流动性紧缩之危机,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逐步迈向量化宽松之路。在我们检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效果之前,且让我们首先看看,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所取的十大步骤:
(1)2007年12月12日,次贷危机愈演愈烈,美国经济通缩局势不断恶化,银行体系和经济体系“去杠杆化”导致的信贷萎缩日益加剧。为了缓解通货收缩和信贷萎缩,美联储宣布实施针对商业银行的短期新政策,大量向商业银行体系提供短期,以鼓励商业银行相互借贷,并确保商业银行体系以低成本向个人和企业提供信贷资金。
(2)2008年9月15日,华尔街第五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宣布破产,几天之内,美林证券和AIG等许多美国金融巨头相继陷入破产边缘,被迫接受紧急资金救助或被收购,金融海啸瞬间席卷全球。美国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和其他金融市场均遭受重创,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几乎陷入停顿。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真实经济(个人、家庭和公司)的信用活动迅速进入冰冻期。为应对数十年以来最可怕的金融海啸(美联储前格林斯潘认为是“百年一见”的金融危机)美联储伯南克连续宣布实施多项紧急信贷金融政策,向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无限度提供信贷支持,协助商业银行恢复彼此之间的同业拆借,以稳定货币市场正常运转,同时鼓励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继续向真实经济提供信贷资金。
(3)2008年12月16日,全球金融海啸持续肆虐,连享誉全球的金融百年老店、美国金融业“上的明珠”花旗银行亦陷入流动性和支付危机。全世界都在谈论美国金融体系将要崩溃,美联储面临空前考验,必须取断然措施挽狂澜于既倒。美联储伯南克对1930年代“大萧条”痛苦的历史经验素有研究,他下定决心要避免重蹈历史覆辙,于是正式宣布美联储实施“零利率货币政策”,将联邦基金利率降低到史无前例的0%—0.25%水平,期望美联储的零基准利率可以大幅度降低经济体系的整体利率水平(大幅度降低真实利率水平),从而刺激信贷、消费和投资。伯南克“零利率货币政策”目的有二,一是防止美国商业银行大面积破产垮台,二是避免美国经济陷入长期萧条和衰退。
(4)2009年1月28日,各种数据清楚表明,美国银行体系已经大幅度削减了对真实经济的信用供给,美国经济“去杠杆化”过程将非常漫长,美国事实上已经陷入“流动性陷阱”。美联储正式宣布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主要手段包括:大规模购买财政债券,鼓励商业银行或银行控股公司以更多便利方式向美联储借钱,期望银行和金融机构反过来可以向真实经济体系提供信贷资金。
(5)2009年3月18日,“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加速推进。美联储宣布购买总额高达1.7万亿美元的住房按揭债券和财政债券,期望大规模购买住房按揭债券能够进一步降低按揭利率和其他利率,帮助经济摆脱流动性陷阱和衰退。
(6)2009年9月23日,美联储将购买住房按揭债券的期限从原来的2009年年底,延长到2010年3月31日,期望继续维持住房按揭市场之低利率,以活跃美国住房市场和刺激地产经济复苏。
(7)2010年4月30日,第一季度的数据表明,美国经济复苏迹象似乎愈来愈明显,势头似乎愈来愈强劲,美联储宣布向银行体系发行类似大额定期存单的金融票据,以收回银行体系过剩的流动性。也就是说,美联储打算自2010年4月30日开始,准备逐步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8)然而,仅仅过了3个多月,形势却急转直下。2010年8月10日,美联储的例行货币政策会议(亦即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发布决议,对美国经济复苏前景深感悲观。为应对美国疲弱和持续放缓的经济复苏,美联储宣布重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主要手段包括:继续维持联邦基金利率“零水平”(亦即0—0.25%水平);增加购买长期国债(美联储将把到期的机构债券和所谓机构支持证券的本金收入,用于增加购买国债),并对美联储持有的到期的国债实施展期。重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目的,还是要继续维持长期国债的低利率,期望借此刺激信用市场和真实经济复苏。
(9)2010年9月21日,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再度明确宣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大门已经重新开启。由于基准利率即联邦基金利率已经降无可降,美联储只好取大规模购买长期债券的非常规举措,力图进一步降低长期利率。2010年10月29日,伯南克高调重申:美国疲弱的经济复苏,要求联储取更多政策行动,大规模购买财政债券和其他债券,以持续维持按揭的低利率和经济体系整体的低利率水平,期望以此刺激真实经济的借贷、消费和投资活动尽快强劲复苏。
(10)2010年11月4日,美联储正式启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升级版。到2011年6月底,美联储将购买总额高达6000亿美元的财政债券和机构债券,每月购买额度为750亿美元。消息传出,震惊全球。举世一致批评美联储再度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极端不负责任之举措,无助于美国经济复苏,却必将加剧全球流动性过剩、热钱投机冲击、汇率波动和金融动荡,必将导致全球性通货膨胀、资产价格泡沫和更大规模的金融危机。
四、错误的理论导致错误的政策
如果从2007年12月算起,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持续时间已经整整三年。量化宽松政策究竟有没有效果?意见也是众说纷纭。
支持者认为量化宽松政策产生了非常积极的效果。理由有二:其一、若没有美联储果断及时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国银行金融体系即使不完全破产崩溃,也会出现大范围破产垮台的悲惨局面,1930年代那样长期的大萧条必将重演。其二、若没有美联储持续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国经济衰退的时间肯定更长,程度肯定更深。所以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绝对必要和正确。
反对者则认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不仅对于刺激经济复苏没有效果,而且对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未来将产生极其严重的恶果。理由亦有二:其一、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挽救那些濒临破产的金融机构,助长了大型金融机构“大而不倒(too big to fail)”的心理预期和道德风险,许多金融企业不仅不会吸取金融危机之教训,反而会继续从事风险过度的经营活动,甚至变本加厉为牟取短期暴利而不顾长期风险,埋下未来金融危机之隐患。
其二、量化宽松政策释放的货币或流动性对于刺激真实经济复苏收效甚微,甚至没有效果。尽管美国商业银行体系流动性异常充足(2010年以来,美国商业银行超额储备长期维持在1万亿美元以上),私人信贷却没有出现增长。相反,绝大多数货币或流动性都流向资产价格市场、货币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推动股市和大宗商品价格回到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货币外汇市场交易量急剧放大(目前全球每天外汇交易量超过4万亿美元)。因此,量化宽松政策释放的流动性迅速恶化了全球通胀预期和资产价格泡沫,加剧了全球汇率动荡和投机热钱对各国金融货币体系的冲击。
要充分理解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我们必须深入检讨它的理论基础。我认为梅泽和伯南克等人的量化宽松政策哲学有四个方面的错误:
(1)他们没有明确区分信用和货币,甚至简单将货币等于信用。他们似乎以为,大规模扩张银行体系或经济体系之货币量或流动性,必然就意味着银行体系或经济体系之信用增加。他们似乎也没有明确认识到:真正左右经济活动的并不是货币或流动性,而是信用或借贷。增发货币或流动性,并不等于信用或借贷增加。
(2)他们设中央银行扩张的货币或流动性,能够顺利甚至均匀流向经济体系的每一个决策单位(个人、家庭、公司等等)。因为逻辑上,只有中央银行扩张的货币流入到经济体系的每个决策单位,让他们觉得手中货币实在多得不能再多了,货币真的“不值钱”了,他们才会开始大把花钱购买商品(消费)或资产(投资)。若中央银行扩张的货币并不能均匀流入到经济体系的每一个决策单位,梅泽和伯南克的货币政策思路就走不下去,行不通了。
(3)根据经济学着名的“永久收入说”,个人消费最终取决于永久收入或长期收入,本质上与货币无关(这是“货币长期中性”学说的另一个版本)。如果扩张货币或流动性不能改变人们的永久收入预期,甚至恶化人们的永久收入预期,那么货币政策对于刺激经济复苏必将适得其反。早在1960年代,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货币理论大师蒙代尔和托宾就曾经指出人们经济行为的一个重要性质:当人们的通胀预期恶化之时,人们预期自己的真实财富下降,可能反而有增加储蓄的趋势!易言之,通胀预期恶化不仅不会刺激人们去消费和投资,反而会打击消费和投资!此乃着名的“蒙代尔—托宾效应”。的确,多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经验表明:通胀预期恶化对消费和投资的打击非常严重,经济增长往往一蹶不振。
(4)真实经济复苏的关键是信贷的持续增长。从刺激真实经济信用需求和供给的角度看,若通胀预期恶化,尽管原则上信用需求可能增加,因为债务人未来的还款负担可能因通胀恶化而降低,然而,信用供给却可能急剧下降或持续萎靡,因为债权人担心未来债权因通胀而缩水,经济持续萎靡让赖债风险上升。从信用供需角度看,我们不能肯定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能够刺激真实经济的信贷供给,能够刺激真实经济复苏。
目前美国经济面临的困境,完全证实上述基本论点:决定经济复苏的根本力量,不是货币供应量或流动性,而是私人经济部门的真实信贷。
2010年8月10日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的决议说得非常清楚美国经济复苏放缓和前景堪忧之根源,乃是真实经济未见根本好转,核心则是经济体系之信用持续萎缩:“最近数月来,产出和就业的复苏步伐已经放缓。预期未来经济复苏速度很有可能更低。尽管家庭支出在逐步增长,然而,失业率居高不下、收入增长异常缓慢,家庭财富持续缩水,信用市场持续紧缩,皆显着制约着家庭支出的增长。企业的设备和软件投资确有上升,然而,非住宅结构类(investment in nonresidential structures)投资依然萎靡,雇主不愿意增加雇佣新员工。新房开工数始终维持在萧条水平。银行信贷继续萎缩。”
五、量化宽松诱发热钱人民币面临巨大压力
理论和现实已经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达不到刺激经济复苏的预期目的,为什么美联储还要锲而不舍地实施这项政策呢?
“末士”鲁比尼教授和其他几位学者认为,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主要目的是迫使美元汇率走弱或贬值,希望借此刺激美国出口增长。理由很简单:美国反复要求人民币大幅度快速升值,中国却坚持缓慢升值或不升值。无奈之下,美联储只好搞量化宽松政策,让美元主动贬值或弱势,间接迫使人民币升值或强势。
从全球汇率“博弈”角度来考察美联储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一个有趣而重要的角度,对中国尤其重要。2010年11月4日美联储重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之后,人民币汇率一直持续单边升值,对许多中国出口企业造成巨大压力。根据最新的统计观测,2010年圣诞节期间,由于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和劳动力成本上升,浙江温州地区出口订单下降幅度高达50%,我国总体出口形势日益严峻。
国家外管局外汇储备增幅和人民银行外汇占款数据清楚表明: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正在刺激国际投机热钱加速流向中国。包括中国银监会刘明康在内的许多主管部门负责人坦承:投机热钱流入房地产市场和其他市场,是中国房地产价格持续上升和通货膨胀预期恶化的重要推手。
一个最基本的判断是: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让我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愈加恶化。主要表现是:
(1)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和持续攀升,我国必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输入性通胀压力;
(2)美元长期走弱、美国和中国基准利率差距拉大,进一步加剧人民币升值压力;
(3)人民币升值压力和预期推动我国资产价格上涨预期,导致房地产调控政策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当然,这只是房地产调控政策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之一);
(4)我国对外部能源、原材料和其他大宗商品的需求越来越大。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推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和维持高位,必然大幅度增加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本;
(5)人民币升值和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将削弱我国出口竞争力,经济转型和失业压力加剧。从根本上遏制中国的战略崛起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黄金什么时间会跌价?
美联储上调利率(这里是存款利率)就是货币紧缩的政策,对美元是利好,对黄金是利空的;如果美联储下调利率就是预示着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在美联储维持接近0的利率的这几年,美联储实行了3次量化宽松,金价也在这一期间快速上涨。
基金利率和基准利率是不一样的,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是指美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其最主要的隔夜拆借利率。这种利率的变动能够敏感地反映银行之间资金的余缺,美联储瞄准并调节同业拆借利率就能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并且将同业拆借市场的资金余缺传递给工商企业,进而影响消费、投资和国民经济。尽管,对联邦基金利率和再贴现率的调节都是由美联储宣布的,但是,其方式则有行政规定和市场作用之分,其调控效果也有高低快捷等差别,这也许正是联邦基金利率逐渐取代再贴现率、发挥调节作用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
美联储上调联邦基金利率,则银行的融资成本增加,利率就会提高,规模就会受到影响,流通到市场上的美元就减少了,是利好美元,利空黄金的;美联储如果下调联邦基金利率,则银行间融资成本减低,银行的能力就会提高,会有更多的通货进入市场,对美元是形成利空的,对黄金则构成利好。
美联储上调联邦基金利率,则银行的融资成本增加,利率就会提高,规模就会受到影响,流通到市场上的美元就减少了,是利好美元,利空黄金的;美联储如果下调联邦基金利率,则银行间融资成本减低,银行的能力就会提高,会有更多的通货进入市场,对美元是形成利空的,对黄金则构成利好。
美联储量化宽松(对经济刺激的政策举措)
黄金价格现在看来下跌的前景很渺茫
支撑金价的两个因素
1:世界经济环境复苏整体脆弱
什么时候世界经济稳健复苏了
就可以为金价下跌提供支撑
2.美联储启动新一轮量化宽松
如果美联储开启新的量化宽松
新的财富保卫战就将打响,而黄金作为传统的保值工具,只会涨,不会跌
11月4日美联储将召开议息会议,如果开启新的量化宽松,将为黄金上涨在添动力,如果美联储加息,那金价将马上下跌,现在看看美联储开启新一轮量化宽松的机率,看看从次贷到现在的美国数据,美国经济无明显改善,然道美国不救美国经济,又或者有比量化宽松更好,更快的办法,改善美国经济?如果没有,那美国只会启动新一轮量化宽松,如果货币贬值了,金价如何下跌?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
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QuantitativeEasing)是美国联邦储备系统(FederalReserveSystem)为了刺激经济增长而取的一种货币政策。该政策的目标是通过购买债券和其他金融资产来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促进信贷扩张,刺激经济活动。
量化宽松政策的操作步骤
量化宽松政策的操作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政策制定:美联储决策委员会(FederalOpenMarketCommittee,FOMC)负责制定量化宽松政策。委员会成员会根据当前的经济状况和通胀预期来评估是否需要取这一政策。
2.资产购买:一旦决策委员会决定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美联储将开始购买债券和其他金融资产。这些购买通常通过公开市场操作(OpenMarketOperations)进行,即通过与金融机构进行交易来增加它们的货币储备。
3.货币供应量增加:通过购买大量的债券和其他金融资产,美联储将增加货币供应量。这将导致银行系统的储备增加,降低利率,刺激信贷扩张和投资活动。
4.经济刺激:量化宽松政策的目标是刺激经济增长。通过降低利率和促进信贷扩张,政策旨在鼓励企业和个人增加消费和投资支出,从而推动经济活动。
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
量化宽松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复杂而多样的。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影响因素:
1.利率影响:量化宽松政策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降低利率。较低的利率鼓励企业和个人借款,促进投资和消费支出。这有助于刺激经济增长。
2.资产价格上涨:量化宽松政策通常会导致资产价格上涨,特别是股票和房地产市场。这是因为低利率使得投资者更愿意购买高风险资产,从而推高其价格。
3.通胀压力:量化宽松政策增加了货币供应量,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然而,通胀压力通常取决于经济的需求和供应情况。如果需求增加得更快,可能会导致通胀加剧。
4.汇率影响:量化宽松政策可能导致本国货币贬值。这是因为货币供应量增加会降低货币价值,从而导致汇率下跌。这对出口企业有利,但可能增加进口成本。
2010年11月3日,美联储正式宣布重启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宣布在未来8个月内购买6000亿美元长期国债。这是继2009年3月,美联储1.7万亿美元注入流动性后的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手段,试图通过注入流动性的方式来刺激经济增长。该方案一出,立即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和担忧,这一政策将给世界经济复苏带来的负面效应不容小觑。对我国的金融经济发展也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一)短期国际资本流入加剧 在美联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作用下,联邦基金利率处于历史低位,美元呈走软趋势。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中美利差倒挂和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良好预期下,2009年以来流入中国的短期国际资本呈现出加速的态势。然而,一旦美国经济进入持续复苏,美联储必将逐步退出量化宽松和逐渐收紧银根,美国拆借市场利率和联邦基金利率将会上升。这将使美元升值,并使部分套利交易平仓。一旦美元企稳走强,国债利率上扬,大宗商品价格回落,资产泡沫可能随之而破裂。大量投机性资金撤出中国,造成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给中国的金融稳定埋下巨大的隐患。20世纪90年代东亚国家的资产泡沫破裂并引发金融危机的教训不可不引以为鉴。
(二)人民币汇率调整进退两难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加大了美元汇率的波动,增加了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难度。在美元贬值和短期国际资本涌入的背景下,人民币升值压力再次显现,人民币汇率政策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是选择缓慢升值还是大幅升值?我们认为,中国不太可能选择大幅升值的策略。首先,在大幅升值方式下,热钱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获得升值带来的收益,热钱获利的成本将大大降低。其次,我们很难找到一个均衡汇率点,无法计算怎样的升值幅度为一个合适的水平。取大幅升值策略,人民币汇率很可能出现超调,资金流向逆转的风险很大,或者是一次性大幅升值以后如果没有升到位,可能还会有下一次的升值预期,造成过多的游资流入。无论是哪一种情形,都会造成资金大进大出,产生宏观金融风险。再者,大幅升值对出口型企业将带来较大冲击,经济可能出现大幅下滑,进而引发严重的失业问题。
(三)通货膨胀卷土重来 面对资本流入以及价格上涨带来的通胀风险,中国CPI和PPI已经连续数月环比上升,并将在四季度实现同比“转正”,预计2010年会出现持续的温和通胀。根据央行今年第三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通胀预期持续加强,当季对未来物价预期指数达到 66.7%,已连续第三个季度上升。美联储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加大了未来全球通胀风险和资产泡沫风险,并通过各种渠道传导至新兴市场国家。
(四)货币政策可能被动跟随美国进行调整 美国史无前例的量化宽松政策的推出,对中国货币政策最直接的影响是,中国被动跟随美国进行调整。如果中国不跟随美国和全球的量化宽松政策,人民币将可能产生更大的升值压力,带来更多的资金流入。如果中国跟进美国的政策,由于中国的家庭和金融机构并不存在去杠杆化的问题,那么中国货币供应量将十分充足。因此,无论中国跟随还是不跟随美国的货币政策,都会出现流动性充裕的情形,这将推动资产价格泡沫的出现。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货币政策将追随美国货币政策的调整。当美联储加息信号非常明确甚至是宣布加息之后,中国央行才会提升存基准利率。在通货膨胀显现的初期,中国货币政策的调整将更多的依赖于数量工具,如信贷的“窗口”指导、正回购央票、发行定向票据、存款准备金等,宏观调控政策紧缩的顺序很可能是从窗口指导和审慎监管开始,再到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这中间可能会伴随收紧项目审批,最后才是进入加息周期。
中国面对美国启动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更多要关注的是美元流入可能造成的资产价格泡沫,在打击投机资金的同时,要合理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做到为我所用,通过优化美元外汇储备的存量结构,压缩和控制增量规模,多渠道提高美元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目前来看,中国可以取以下应对措施,一是在适当的时候加息,对内适当紧缩,适当回收流动性,管理通货膨胀预期,防止输入性通货膨胀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二是打击投机,防止热钱大量流入国内资本市场,制造严重的资产泡沫。发展金融市场,提高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把资金合理导入金融部门,提高金融市场吸收消化境外资金的能力。三是优化美元外汇储备的配置,防止美元资产过度集中在美国国债上。四是通过贸易渠道和资本渠道的调整,适当压缩美元外汇储备规模,降低贸易盈余占GDP的比例,减少国际收支失衡。五是取灵活的人民币升值和贬值相结合的策略,化解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压力。六是合理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当,为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服务。把人民币国际化作为重大战略推进,推进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逐渐改变美元“一币独大”的局面,主动谋求人民币的主动权。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