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价与油价的关系图_煤价与油价的关系
1.(四)矿产品价格将震荡上行,经济发展成本加大
2.辩词:开源,节流,
3.油价持续上涨,对哪些行业的冲击最大?
4.谁知道2004年中国十大事件是什么?
5.油价下调,煤价回落,猪肉、鸡蛋降价,养老金涨了,日子越过越好
我觉得煤价下跌两个月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就是成品油的价格大幅下跌导致煤的价格也相应的下跌。但是这个影响应该是短期的,成品油的价格会探底回升,煤价也会获得涨幅的。
第二个原因就是供求关系。媒的需求量受疫情影响大幅降低。导致媒大量堆积而从而导致价格的下跌。
(四)矿产品价格将震荡上行,经济发展成本加大
开。
有人说加一箱油的钱就足够买一辆自行车了,加四箱油的钱就足够买一辆小电驴。还有人说,买车养车的花费用来打车,一辈子都花不完。
如果油价涨到10块钱,按照大多数汽车综合油耗8L的百公里数据来算,那我这种一年要消耗2400L燃油,一升油10元,那一年就要烧掉24000元油费,这可就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了,对于我这种只见过50元面值的穷人来说,惊掉下巴那是必然的。
其实我个人还好,买车基本上是为了工作奔波,所以说大多数出行是为了创造价值,而不是自己晕头跑,所以说油价高低都有公司来承担,但如果是个人的话,那么油价涨到10万,可能就真的有点开不起车了。
即便按照普通家用车一年一万公里的数据来算,10元单价那也要花掉8000元油费,算得上一笔庞大的支出。现在的汽油涨价后,虽然说价格贵,也只是说感受到开车的压力,但并不会说开不起。
若是汽油涨到十块钱。到时候估计就会有很多部分人开不起燃油车。因为一年开2万km,一年便要一万多块钱的加油费用。要是再算上保险,保养,停车费,加上一年1万块钱的折旧贬值,一年总的就需要三万多了。很多打工族一个5000块钱,一年也就五六万块钱而已。一个车便消耗了大半的收入,所以说开不起车也不是说开玩笑。只是在这种情况之下选择公共交通出行,会更加合适。
辩词:开源,节流,
基本判断:主要矿产品受发达国家经济减速影响,需求有所放缓,但由于地缘政治危机不断恶化,石油等受运输制约的重要矿产品价格将振荡加剧,在发生突发事件的情况下可能冲高,经济发展成本进一步加大。
2012年1月12日欧洲央行宣布,维持基准利率1.00%不变,同时宣布,维持隔夜存款利率在0.25%,并维持隔夜贷款利率在1.75%不变。标准普尔13日发布报告,宣布剥夺法国的“AAA”主权信用评级;与此同时,银行暂停了与希腊之间有关债务重组的谈判进程,这对试图遏止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欧盟各国***来说是今年的第一次打击。标准普尔在报告中宣布,该机构决定将塞浦路斯、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各下调两个等级;将法国、奥地利、马耳他、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各下调一个等级;同时确认比利时、爱沙尼亚、芬兰、德国、爱尔兰、卢森堡和荷兰现有的长期评级。
从全球最主要的三个经济体美国、中国、欧盟公布的经济数据看,经济增速减缓的迹象非常明显。同样就业问题也在困扰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美国失业率数据保持9%的高位,虽然近期的制造业数据有所回升,但占经济70%比重的消费仍旧疲弱,代表消费能力的就业数据表明美国目前的复苏主要为新兴市场经济增长带动的结果,并不具备内生性。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美国的经济形势必然会转弱;欧债危机的进一步漫延使欧洲经济蒙上了阴影,因此全球经济增速的放缓必然带来对大宗商品需求的减弱,预计2012年矿产品价格在目前的价位上波动上行。
专栏11 全球经济形势影响矿产品价格
2012年的宏观大背景是全球经济走弱,重要国家进入选战阶段,经济走势可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欧债问题激化。前4个月是欧债集中到期的一个阶段。欧洲长短期救助措施都难以摆脱众口难调的结局,这势必使得市场悲观情绪难退。特别是,在这个过程中极可能伴随着法国等AAA国家评级的丧失,部分国家国债收益率飙升以及美元指数的走高。在这一阶段,铜或有明显的空头行情。黄金作为前期抗击通胀的重要品种也势必在全球经济走弱的大环境下走低。第二阶段,则是后欧债时代。欧债问题的激化势必促使问题以某种方式解决,比较悲观的是欧元区的解体,比较乐观的是财政联盟制度化,欧洲央行担当最后贷款人角色。此时欧洲各国将会把精力放在发展经济、降低失业上。而中国及美国的政策动向以及在此影响下的经济走向造成对矿产品需求的变动将成为影响其价格的主要因素。
煤:国内煤价走势更取决于国际煤价。从国内市场来看,由于煤炭新增产能仍将逐步释放,煤炭产量能够继续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而受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增长放慢等因素影响,煤炭需求增速可能会有所放缓。如果国际煤价能够在目前基础上保持相对平稳运行,国内煤价本身上涨动力将明显减弱。2012年国际煤价走势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可能继续下跌,也可能回升,当然也可能继续维持窄幅震荡。如果欧债危机愈演愈烈,最终导致欧元区实体经济出现明显下滑并波及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情况,国际市场能源需求必然会出现下滑。届时,煤炭价格也将会出现回调。但经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各国将更有能力协同救市,所以这种假设成为事实的概率相对较小。相反,国际煤价上涨的概率反而较大。为了给市场提供充足的流动性,当前主要经济体仍然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部分经济体甚至再度启动了量化宽松政策,这给国际市场能源价格上涨埋下了隐患。
原油:继续走高,在发生伊朗战争等极端事件时油价可能会冲高到150美元/桶以上。2012年原油价格在110美元/桶附近波动。2012年2月7日,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在月报中上调其对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预测,为上年10月来首次调高,并预计因非欧佩克产油国石油产量减少,石油市场将趋紧。EIA上调2012年全球石油日需求增长预估5万桶至日增长132万桶,同时亦调高2013年全球石油日需求增长预估2万桶至日增149万桶。EIA还下调非OPEC国家2012年日产量预估14万桶至日产5254万桶,较2011年日产量高出77万桶;上调2013年产量预估9万桶至日产5339万桶。EIA还称,欧佩克成员国1月份原油总产量降至每日3077万桶,为上年10月份以来首次下降。1月份欧佩克原油产量下降主要是因为沙特阿拉伯原油产量减少。
美国原油、成品油库存增加(图55),原油进口量减少。截至2012年2月3日,美国原油库存增加30.4万桶至3.39亿桶。汽油库存增加163万桶至2.32亿桶。包括取暖油和柴油的馏分油库存增加117万桶至1.47亿桶。2012年1月下旬开始,原油运价指数开始回落,有利于原油价格保持稳定。
铁矿石:稳中有降。未来国外矿山扩产情况要大于中国粗钢产量的增加,因此铁矿石供求格局将出现变化,铁矿石市场重新回到疯狂上涨的局面难度较大。2012年铁矿石价格变动将会更频繁,但价格变动幅度收窄,总体价格呈缓慢下降趋势,但仍处于高位。国内对房地产市场的担忧,宝山钢市综合指数一路下滑(图56),钢材市场将在金融市场剧烈波动的影响下震荡筑底,钢铁行业已经进入非常严峻的时刻,不仅行业利润降至冰点,钢铁行业亏损面也在不断扩大,对铁矿石需求将有所放缓。
专栏12 地缘势恶化拉升原油价格
自2011年中东地区的突尼斯、埃及、利比亚政权相继更迭后,叙利亚成了新的“重灾区”。美欧西方国家以及俄罗斯等大国围绕叙利亚问题进行着前所未有的激烈角逐。阿盟各国外长在开罗召开的会议上,呼吁联合国安理会批准成立阿拉伯国家与联合国联合维和部队,取代叙利亚观察团,监督叙利亚对立方实施停火。
西方国家对叙利亚政权步步紧逼,从政治打压、外交孤立,到经济制裁、军事威慑,矢志推翻叙利亚巴沙尔现政权。在这背后,他们究竟是打的什么“如意算盘”。美欧此举是为保以色列安全,同时挤压中、俄等国在中东的利益。控制中东、实施“大中东民主改造计划”是美国长久以来的战略设计。此次“阿拉伯之春”虽然背景动因十分复杂,但与美国长期以来的外部干预和战略设计有十分直接的关系。美国正欲借中东北非地区的政治动荡,扫清反美政权,稳固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控制和主导地位。
目前,叙利亚局势仍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叙利亚局势持续动荡将成为中东格局转变的重要分水岭。由于叙利亚独特的地缘位置和影响力,叙利亚局势的变化,不仅会对伊朗、黎巴嫩和巴勒斯坦等国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可能改变整个中东地区的政治格局、叙利亚局势持续动荡或政权更迭将成为中东格局转变的重要分水岭,必将超出埃及、利比亚等国政权更迭产生的影响。一是对中东和平进程产生直接影响;二是对中东能源输出产生重大影响。叙利亚本身虽然没有储量惊人的石油资源,但其政局变化将直接影响邻近的伊拉克、沙特、伊朗、科威特等产油大国的石油出口,从而引发石油价格波动甚至石油危机;三是叙利亚局势动荡将为恐怖主义提供土壤;四是中东战略力量对比将进一步失衡。
伊朗与美国的“战火”再次升级,美国宣布冻结伊朗在美所在资产、美欧停止从伊朗进口石油、伊朗威胁将封锁全球重要的原油供给渠道——霍尔木兹海峡。霍尔木兹海峡是大多数中东原油输出的必经之路,而中东又占世界能源需求供应量的70%,每天有大量原油从该海峡通过,粗略估算,相当于波斯湾石油出口总量90%,或全球石油消费总量的40%。如果说2011年利比亚是原油市场的一颗炸弹,那么2012年伊朗有望步它后尘。中东势是2012年国际油价不稳定因素之一。2011年,利比亚的政治动荡引发国际油价大幅上涨,显然利比亚在国际原油市场的地位远远不及伊朗和伊拉克。一旦两伊出现问题,将直接导致国际原油供需大幅下跌,引发的恐慌因素将进一步导致国际油价大幅波动。可以说,波斯湾地区作为世界油库,其任何政治动荡都将引发国际油价的动荡。
2012年2月19日伊朗石油部在其网站宣布,伊朗已经停止向英国和法国公司出售石油。石油行业是伊朗经济命脉,作为石油输出国组织第二大原油生产国,伊朗日均出口原油260万桶,其中约20%输往欧盟国家,主要包括意大利、西班牙和希腊。而法国不是伊朗石油在欧洲的主要出口对象,英国已于去年第三季度完全停止从伊朗进口石油。
2011年伊朗向中国出口为每日原油22万桶及天然气6万桶,超过中国每日石油进口总量的10%。而目前伊朗国家石油公司(NIOC)和中国国际石油化工联合有限责任公司(UNIPEC)已经达成协议,将对中国石油出口提高至每日50万桶。
2011年中国从中东进口原油占全年进口总量的58.6%,加上中东北非地区前景不明朗,中国政府重视中东地区局势发展,采取石油进口多元化,鼓励从非洲、俄罗斯等国进口石油。
铜:上涨乏力。历史上全球精铜供应最紧缺的一年或已过去,后期供需对铜价的作用将由推动转为支撑。研究表明,铜市供应短缺迹象将在2012年达到低点后于2013年转好。随着前期(2009~2010年)铜矿开发投入资金的成熟运转,至2013年精铜供给增长率与需求增长率之间的差异将趋于平衡。
虽然宏观经济面对铜价影响已经走弱,但是仍存在一定的延续效应。2011年,由于全球宏观经济较弱,全球铜消费增长缓慢。中国虽占了铜消费的40%左右,但萎缩了近1/3,这主要是由于国内货币紧缩政策及其他房地产调控政
图55 美国原油库存变化情况
图56 宝山钢市综合指数变化
专栏13 铁矿石定价机制及其影响
铁矿石定价出现从长协价到季度定价,再到月度定价,并逐渐向指数化定价等几个阶段的转化。实际上是国际铁矿石市场长期垄断的结果。
长协机制。由于铁矿石本身属性的特殊,供需双方本着长期合作的精神,以建立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为目的进行交易,采用长期协议确定数量、品种、价格(FOB离岸价格),运输由买方负责,形成的特定的交易惯例和价格机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铁矿石年度长协机制。年度铁矿石价格谈判始于1981年,铁矿石供应商和消费商谈判协商双方确定一个财政年度的铁矿石价格。
季度定价。2010年,国际铁矿石三大矿山巨头先后弃长协机制,更改定价规则,从传统的年度定价机制过渡到更短期的与现货市场挂钩的季度定价机制,长协机制定价时间周期从一个财政年度缩短为一个季度。钢铁行业大量增产导致铁矿石供不应求,钢企被迫接受季度定价,长协机制至此崩溃。中国钢铁企业要比去年多付700多亿美元。
指数定价。在铁矿石价格的长协时代,价格基本上是矿山与钢厂通过谈判形成的,体现了行业的共识。但在2010年,随着三大矿山强行推动季度定价后,维持40年之久的长协模式消亡,指数化定价随之出现。指数化定价实行之后,铁矿石价格的确定不再只是矿山和钢厂之间的事情。市场参与主体除矿山和钢厂外,还有大量的金融机构和投资机构,甚至还有很多来路不明的投机者。
铁矿石定价机制改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供需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步回暖,全球铁矿石需求日渐攀升,价格也必然随之水涨船高,三大矿商选择了有利于供方利益的定价机制。二是受金融危机影响,铁矿石现货市场价格与长协价差价过大,有时甚至相差一倍多。金融危机时,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大幅下滑,一些钢铁公司转而从现货市场购买价格更便宜的铁矿石。但当经济复苏时,需求又出现大增,现货市场价格上涨,钢厂又重新选择按长协价购买铁矿石。三是铁矿石现货市场的发展为季度定价提供了参考价格。现货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据保守估计现货市场的交易量至少已占铁矿石总交易量的10%。四是铁矿石定价机制变更的背后还存在着诸多金融炒家的身影,他们看到了铁矿石这种商品身上蕴藏的巨大潜力和价值,铁矿石在他们眼中早已具备了如黄金、石油等大宗商品拥有的金融属性。五是铁矿石价格金融化已经开始。2008年5月,德意志银行推出铁矿石掉期交易。2009年5月,摩根斯坦利、高盛和巴克莱三大投行联手推出了现金结算的铁矿石投机交易。目前,全球有三大铁矿石指数,即环球钢讯的TSI指数、金属导报的MBIO指数和普氏能源资讯的普氏指数,全都以中国需求为主要参考指标。2011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研发并推出的“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CIOPI),10月10日正式向社会公开发布2011年10月第一周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这也是该指数首次向社会公开发布,也是中国参与铁矿石定价迈出的重要一步。策导致铜需求的减少,从下半年开始,由于经济的不景气,中国铜消费的增长受累于铜的下游行业的不景气,如汽车、高铁、房地产等行业的表现不佳。这些需求因素将可能在2012年上半年继续压制铜价,下跌周期仍无法打破。但随着宏观经济面的好转,国内经济政策的进一步宽松,需求逐步恢复,实体消费的内生性动力得到一定的加强,铜价下半年将有可能摆脱弱势震荡行情。因此,短期内铜价的弱势行情将延续,再次下跌可能性仍存,回归基本面仍需要一定的时间与空间。
铝:宽幅震荡。欧洲需求放缓,中国铝材出口将面临很大挑战。国内房地产宏观调控明年不会放松,房地产投资将继续减速。汽车受节能减排补贴门槛提高及限购影响,产销将难现大规模增长。供应方面,由于电解铝产能向西部转移,以及中东部铝厂很多都建有自备电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电价上调对提升成本的影响。2012年整体市场仍将偏弱。一季度,全球经济形势难有转变,铝价或将延续震荡下行。一方面是受欧债持续发酵、美元反弹影响,另一方面,由于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库存高位,库存压力的释放需要时间。一季度末、二季度初可能迎来底部,二季度迎来反弹。中国方面,3月份“两会”闭幕后,经济政策将更加明朗。随着2月份后大量欧债的到期,欧元区的关键时刻来临。届时欧债危机的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宗商品的走势。若美联储因而推出QE3,从而对铝价产生利好。第三、四季度或许再次出现调整,这取决于美国及中国等新兴国家的经济增长的情况。铝价将继续表现为“内强外弱。”
黄金:波动上行。2012年黄金价格在全球经济复苏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下,将会在短期回调后继续走高。但是随着全球量化宽松政策的陆续推出和欧美经济的缓和,黄金价格肯定会有一系列的调整,因此2012年黄金价格将在不断震荡回调的过程中继续上行。一是由于美国经济复苏步伐缓慢,美联储将继续执行宽松政策。美联储将2012年经济增长预测中位数由3.5%调低至2.7%,并预期2012年底失业率为8.6%,远高于经济衰退前5%的水平。专家认为美联储为增加就业将继续维持利率于极低水平,并在需要时进一步放宽银根。二是欧元区债务危机短期内估计难以解决。虽然在2011年10月份举行的峰会上,欧元区国家同意扩大作为区内援助基金的欧洲金融稳定机制(EFSF)的规模,但不少投资者质疑其解决危机的成效,财政稳健国家是否愿意继续向财政困难国家提供援助,也充满变数。毕竟财政援助是无法令财政困难国家回复财政稳健的,这些国家只有采取必要的削减财赤措施,才能令投资者重拾信心。当然,财政困难国家会否落实有关措施,投资者是不是耐心等候措施得以落实,目前都还是疑问。正因为如此,第三季度市场对黄金的投资需求表现强劲,显示出投资者把黄金作为避险资产及保值的投资工具。
水泥:稳中有降。鉴于供大于求的状况将持续,预期水泥行业平均售价将略微下降。受到供应节制的影响,不同地区受到的压力可能不同。
钾:高位调整。2012年钾肥价格走势仍伴有较多不确定因素,“涨跌互现”的局面或继续存在,上半年短时间内会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自2011年四季度开始,在冬储计划推迟、采购数量大幅缩水的情况下,市场悲观氛围较为浓厚,钾肥价格也一直处于低位震荡的局面。而伴随着青海地区钾肥抢运工作的开展,订单供应略显顺畅,使钾肥社会库存量逐渐增大。据统计,截至2011年12月底,沿海港口氯化钾库存近140万吨,国产以及边贸钾肥库存量近200万吨。与此同时,近几年我国国产钾肥以年均增长18%的速度不断扩大产量。2012年上半年,钾肥供应总量将会达到700万吨左右,短时间内会出现供大于求。预计钾肥市场整体或将呈现震荡下滑并触底小幅反弹的趋势。
油价持续上涨,对哪些行业的冲击最大?
分类: 文化/艺术 >> 文学 >> 小说
问题描述:
要辩论了,题目是开源节流哪个更重要,资料怎么也找不到,谢谢大家帮忙了.
解析:
在处理能源和资源的供求矛盾中,首先要解决一个基本认识问题:开源节流还是节流开源,孰先孰后?开源当然是很重要的,没有"源",哪来"水"?但是,如果有了"水",而不节流,那么有多少"水"都是不够用的。举例;去年某市电力紧张,人们一下子就把目光聚焦在电源开发上,不少地方不作环评、不搞论证就纷纷上马电厂项目,以至中央不得不立即叫停。中央最近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意见,就是针对这一不良倾向的。唯文提出的思路与中央的想法合拍。他批评有些地方 *** "对产业科技含量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比较偏重眼前的利益,如有了电似乎就容易满足现状;当用电紧张了,在原有的配送基础上,最直接的就是伸手向外省要现成的电能和煤炭!
油价上涨、煤价上涨、电价上涨……能源价格“涨”声此起彼伏。能源问题一直是近年来的社会热点问题,如何解决能源危机及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给中国 *** 以及中国企业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随着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的正式实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为严峻的能源现状带来了一线曙光。专家认为,在新能源由于技术等一系列问题还无法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的情况下,节能产业遇到了发展的新契机,成为中国直面能源问题的首要举措。
能源价格“涨”声一片
对于2005年来说,油价上涨一直是热点中的热点。欧佩克最大的两个原油生产国沙特和伊朗分别由于面临恐怖威胁和核问题的升温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国际油价攀升不止。国际油价上涨直接导致了国内油价的攀升,中国汽油价格已由2002年的每升2元多涨到了现在的4元多。
中国煤炭价格也从2003年开始大幅上涨。2005年,中国煤炭价格较2004年上涨了20%左右,现在每吨煤的价格超过了300元人民币。煤价上涨直接导致了电价的上涨。“煤电之争”愈演愈烈,目前电煤价格已出现上涨迹象,而电价的上涨也几乎不可避免。
油、煤、电,能源价格“涨”声一片,而随着能源价格的上涨,交通运输、冶金、石化、轻工、渔业、农业等许多行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专家认为,能源价格上升将导致消费和投资减少,进而影响国民经济增长。
开源还是节流?
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已成为煤炭第一消费大国,油、电第二消费大国。面对如此严峻的能源问题,中国将如何面对?
专家指出,我们必须从两方面来着手考虑:一是开源,就是通过增加能源供给,缓解当前的能源紧张现状。二是节流,通过采用先进的节能设备和完善的节能解决方案来节省有限的能源使用量。在开源方面,我们的形式不容乐观。首先,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能源需求仍将保持上涨趋势,这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严峻考验。其次,依靠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加能源供给方面,短期内收效甚微。今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实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为严峻的能源现状带来了一线曙光。但是,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对地区、环境的特殊需求以及新能源的技术壁垒等一系列问题,新能源仍然“远水不解近渴”,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
而在节流方面,有人算了一笔账,按目前的水平,仅就节电而言,中国每节电1%,就相当于80亿元的收益(以平均每千瓦时0.5元计算),其效益的可观性可见一斑。另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仅为30%左右,比发达国家低约10个百分点,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倍多,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产值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由此,我们看到了节能事业的迫切性以及巨大的节能空间。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张秡认为,在目前新能源无法满足能源需求的情况下,面对不断高涨的能源价格和需求,全民节约将是直面能源问题最有效的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也已经正式写进了“十一五”规划中,这给节能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
企业,是机遇更是责任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对于能源问题来说更是首当其冲。而对于耗能最大和与节能问题关系最大的制造业企业来说,能源问题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专家认为,提高企业的节能意识,增强企业对节能产品的开发,将是大力发展节能产业,并解决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已经认识到能源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有效的措施。2005年12月,朗能集团与美国霍尼韦尔成功合作。据记者了解,霍尼韦尔产品的节能、环保优势为世界所公认,通过与霍尼韦尔的合作,朗能将获得在中国运作其品牌的权力,学到他的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几乎在朗能成功携手霍尼韦尔的同时,朗能节能照明产品获得了“国家免检产品”称号。据了解,朗能三大产业中的节能产品如智能开关、插卡取电、声光控吸顶灯、节能灯、支架系列、低能耗换气扇等在市场上早已有口皆碑。朗能每年还投入大量的科研力量,继续致力于节能产品的开发,从而推动节能产业的发展。
有关专家认为,随着能源危机的加剧和消费者的节能诉求,节能产业无疑迎来了迅速发展的新机遇。而对于企业来说,重要的是如何真正抓住这个机会,一部分技术雄厚,品牌强劲的节能企业将会脱颖而出。
企业与社会应当是和谐发展的。随着能源价格上涨带来的能源问题,对于企业来说,节能产业不仅仅是企业发展的机遇,更是一种社会责任。
方先生是一名外地来杭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今年30岁,工作5年了,有吸烟嗜好。父母均有退休金和医疗保障,身体健康,短期内无须照顾。此外,方先生最近正进入“恋爱季节”,爱情开销较大。
基本财务状况:小方目前在下沙经济开发区的一家外企从事财务工作,月平均收入8000元,银行存款40000元,股票市值40000元,但已被套,损失近20000元。现有经济型轿车一部,养车费
用每月约800元,每月支付房租1000元,日常生活开销每月1800元,交际费用每月3200元,不可预见开支每月500元。
保障情况:单位有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60岁时每月可领取1200元退休金。无商业保险。
近期生活目标:打算两年后结婚,结婚时出国旅游;计划在33岁前购买一套两居室的房子。
喜爱的投资模式:风险偏好型。
对于方先生这样的恋爱中的单身汉,应该如何理财,才能实现资产最大化呢?
专家建议
先从方先生的家庭财务分析,方先生的个人经济状况有如下特点,属于中等偏高收入群体,同时,从支出来看,属于高消费群体,最终每月只有700元的财富积累,不到月收入的10%,积累明显偏低。如果两年后买房、结婚,那将使家庭固定支出大幅上升,未来经济负担将加重。
但方先生以及父母均有基本保障和保险,没有后顾之忧。方先生具有一定的投资意识和风险承受能力。
通过以上分析,建议方先生在控制消费和投资理财上“双管齐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轻松地拥有爱情和房子。建议具体如下:
○发挥潜能开源节流
方先生目前所从事的职业未必能够用到全部技能,或是在完成本职工作之后尚有多余精力。建议其克服惰性,充分发挥潜力,利用所学的财务知识做第二职业等。杭州的中小企业很多,方先生可以利用自己在外企的工作经验给这些小企业 *** 做财务顾问,也可考虑到一些职高 *** 上课等,这既是单身汉时期的一种难得体验,同时也可积累丰富的知识和可观的资本。
开源固然重要,节流也不可或缺。按目前每月只有700元的积累,占收入的10%还不到,这样的积累方法对于两三年后的巨大支出,显然难以适应。因此,建议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量节约开支。首先可以考虑戒烟,这对身体健康和节省支出都非常有利;其次,降低社交费用,提高月储蓄月收入的比例,至少在25%以上较为合理,也就是每月积攒2000元。
○多方投资广开财路
方先生作为典型的工薪族,处于事业的发展初期,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自己去打理股票,再加上股市近年来一直处于熊市,势必导致他在股票投资上无所收获。与其在股市盲目投资,不如让专家来理财。
虽然基金品种很多,但是较为适合方先生的是股票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在整体的投资计划上,主要以股票型基金为主,货币基金为辅,品种可选择积极成长类的股票型基金和老牌货币市场基金。具体的可以把近60000元的积蓄投资在股票型基金上,每月的2000元可以买入货币市场基金,然后定期按比例转为股票型基金,采用复利投资方式。
另外,还可以将资产分为几份,分别投资于保险、国债、股票、定期储蓄或保险、活期储蓄、风险投资等多项组合。这样一来,无论是应急用钱,还是保值增值,都可以照顾得到。
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积累和投资,预期未来资产总额将在20万元左右。这样,方先生在3年后丰收的不仅是爱情,还能首付买一套市郊价值70万元以下的两居室房子了。
谁知道2004年中国十大事件是什么?
听到油价上涨的消息,整个人都感觉不好,毕竟手里还有一辆燃油车。买车的时候是马达一响,黄金万两;现在呢?油价一涨,马达一响,钱包异响了。这是对于个人而言,油价持续上涨最直接的影响了。而对于整个商业社会,各行各业影响也是很明显。
1、油价上涨,直接冲击的是整个石油产业链。
油价上涨的直接原因,是石油价格的上涨,而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不仅仅是燃料油来源,更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的直接原料或间接原料。
作为燃料油的来源,各种型号的汽油,柴油,煤油等等都会涨价,而广泛用于各种类型的动力机械,如汽车、拖拉机、轮船、军舰、坦克、飞机、火箭、锅炉、火车、推土机、钻机等等,使用成本都会涨价。
作为化学产品的直接原料,如润滑油、润滑脂、沥青、溶剂等等。它们是工业原料的基本原料或是中间体,油价上涨它们也会上涨。
作为化学产品的间接原料,如塑料颗粒、农药等等。传导到下游,将是每一瓶饮料和每一粒粮食的价格上涨。
2、油价上涨,首先影响的是整个运输产业链。
首先是物流。物流的成本主要是工具车投入和损耗,还有高速费,还有油价。油价上涨,本来同样的价格一箱油可以跑五百公里,现在同样的价格,只能购买三分之二箱的油,可以跑的距离明显缩短了。
其次是人流。无论是公共交通还是私人交通。以前一箱油的价格可能是五百,现在接近六百的时候,有私家车的人可能选择公共交通出行,而燃油车出租车飞机等等,则会选择上涨车费机票来抵消油价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
最后是运输产业链后的终端用户,如快递、包裹、蔬菜瓜果等等。需要经过燃油汽车运输的产品,油价上涨,运输的价格上涨,而成本将平均摊到每一个运输的快递、包裹,每一颗白菜、瓜果等等的价格上。
3、油价上涨,次要影响的是各种商品价格。
就拿一杯奶茶为例。装奶茶的胶杯由于油价的影响,无论是胶杯原料还是运输价格,胶杯价格需要上涨,而配合胶杯使用的杯盖和吸管,也是需要价格上涨。而胶杯中的奶和茶,还有水果等等,因为肥料、运输、还有冷藏的成本,势必它们都会上涨。
如果你去奶茶店店,发现奶茶的价格上涨了,有可能是油价上涨了。
石油作为一种商品,价格的涨跌会有一定波动,理性看待,开心过好每一天。
油价下调,煤价回落,猪肉、鸡蛋降价,养老金涨了,日子越过越好
2004年中国经济十大事件
1、宏观调控:“点刹”过度投资
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来说,2004年影响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宏观调控。由于一些行业的过度投资,使得煤炭、电力、石油、运输等相继出现紧张,发展下去将会直接影响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中央及时注意到了这种现象,认真研究了产生的原因,并且适时、有效地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宏观调控可以说是今年各大财经媒体都不能回避的报道重点,也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经济日报》总编辑冯并做如下点评:
宏观调控实际上是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五个统筹”。中央和对这次宏观调控发现是早的,措施也是果断的。虽然我们不能说,如果我们不及时调控,今天的经济就崩溃或者怎么样了?但是肯定地说,如果不调控,经济要健康持续地发展也是不可能的。比如说钢铁产业不可能无限制地发展,发展过多,铁矿石就可能短缺。据我所知,我们的铁矿全国目前的存量资源90亿吨,其中辽宁地区就占50%。那么他钢厂怎么办呢?就要依靠进口,依靠进口运费是昂贵的,同时出口国要抬高价格,那么你炼出一吨钢需要多大成本,这都是可以算出来的。你的钢铁价格是高的,会不会影响其他方面的价格,物价上涨自然也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首先要肯定,这次宏观调控是很有效果的,多数的企业、多数的地区感觉是比较好的。有几组数字可以证明:首先,全年GDP的预测可能是9%,或者是9%多一点;财政收入预计增长20%;农民增收的幅度根据有关资料是11.4%,实际增长是6%;城镇新增就业可能达到900万人。第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明显回落,前三个季度与第一个季度相比,固定资产投资回落了15%,钢铁水泥投资增幅分别回落了65%和43%,就是说回落一半以上。第三,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预计新增13%,进出口贸易大家都知道,今年很可能突破1.1万亿美元,再就是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一直控制在4%以内,就是说,人们原来担心出现的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这种情况没有出现。
这几组数字给出一个印象,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了增长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的势头。但这并不等于说我们宏观调控就结束了,或者我们可以鸣金收兵得胜回朝了。宏观调控取得了成效,并不意味着宏观调控已经结束,就经济运行而言宏观调控永远是一个主要课题。
我说宏观调控是一个常态性的东西,就像我们总要在万有引力下在地球上生活,走路的时候也得找一个平衡啊,但讲常态不意味着作为宏观调控这个特定的词提出来,一直就要得很紧。文武之道,一张一弛,随着我们对市场经济的观念不断地更新,特别是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宏观调控应该如影随形地在我们的经济生活里经常闪现。就好像我们的路走熟了,还要想办法走得直一点,尽管可能左右摇摆是不可避免的,终不至于大起大落。
2、聚焦能源:破解燃“煤”之急
有人说,2004年是“电荒”年,而在电荒的背后,我们看到的却是“煤荒”。根据煤炭工业协会的预测,2005年我国煤炭仍将有8000万吨的缺口,供应紧张的局面将继续存在。在煤炭紧缺的现象背后反映出来的问题是什么?
《中国经济时报》总编辑包月阳做如下点评:
从煤炭产业本身来说,这几年来它的投入比较少,生产增长能力比较慢,新增加的可开采的储量也都比较少。而且很多煤矿的生产条件比较差,所以今年以来,一出现煤炭供应的吃紧,就造成了煤炭生产比较被动,不太容易适应突然增加的需求,你让它增加更多的煤炭的产量是不太容易做到的。因为它的基础已经比较薄弱,但这方面可以说不是很主要,更主要的原因是国民经济的高增长,带来了对煤炭需求的大幅度的上升,所以煤荒主要原因在煤炭之外,尤其是电荒。电力要吃掉煤炭产量的50%-60%。电力今年以来增长了10%以上,它就必然带动对煤炭的大量的需求,但这种需求增长起来之后,从煤炭方面说,它会提高煤价。因为市场需求增加了,按照市场规律,按照价值规律,这个价位应该反映这样一种变化,但是从电力企业这个角度说,他们又不太愿意承受、承担煤价上涨这样一个因素,因为在我们国家煤炭的价格已经放开,是市场调节的。而这个电价没有放开,是由政府来控制的。
这样从去年开始到今年煤电之间在价格上的矛盾一直非常突出,这种矛盾由中央政府出面调停,虽然有所缓解,但是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煤炭供求这个矛盾从根本上说,有赖于国民经济从局部的过热降温,这是最根本的。从技术层面说,这种煤电的矛盾是这里边很重要的一个关节点。煤电的矛盾专家们有各种不同的建议,有的是现在提的比较多的是煤电价格的连动。就是煤价涨,电价要跟着涨,至于是一个什么样的比例,这有一个非常复杂的价格体系,现在正在探讨比较多的,或者说已经进入政策视野的煤电的价格连动提的比较多。我认为从根本上恐怕有赖于电力的市场化的改革,这个改革完成之后,电价就能够基本上反应供求规律,这样不管是煤价上涨还是下落,在电价上也能得到相应的反应。这是从长期来说,从根本上说的,应该靠这样一种机制,从近期说就是靠宏观调控,宏观调控能够抑制经济过热的苗头,降低需求,给过热的经济泼点水,降降温,宏观经济达到了健康的、可持续的状态之后,煤炭这个产业也能够恢复供求的平衡。
3、钢铁虚热:回归投资理性
2004年钢铁行业的发展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价格的变动,价格走了一个V字形,年初的时候往上攀升,大概从5月末开始下降回落,然后到6月末又上来了。这个V字形反映了我国钢铁企业发展到今天的必然性,从盲目投资到回归理性。
《经济日报》前总编辑艾丰做如下点评:
先说说年初的攀升,其实钢铁价格的攀升并不是从今年年初开始,要往远了说大概从2002年开始攀升。逐步抬高,大概今年年初达到了最高点。为什么会这样呢?最基础的原因就是经济拉动,我们国家经济生活里边,对钢铁的需求增加的很快,而增加很快的需求又是两个产业起的作用:一个是房地产,因为盖房子需要大量的钢材;还有一个产业就是汽车,这两个产业的发展拉动了对钢铁的需求。从这种意义上讲,虽然涨价不能说是好事,但这是个好兆头。因为我们国家过去一个建筑业,一个汽车产业,没有形成支柱产业的态势。这些年通过改革,特别是房改,住宅商品化,住宅信贷这样一些措施把住房产业推上去了,所以才有了钢铁产业大发展。
我觉得这是一个必然。中间掉下来了,为什么掉下来了呢?这是宏观调控的结果。因为钢铁价格很高,就引起了一种投资热。大家要赚钱,根据当时比较高的价格,钢铁的利润至少可以达到12%,个别的可能达到22%。这个利润很高,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金,结果就出现了投资过热,如果这些投资项目都建成的话,有人测算了一下,炼钢的能力至少要增加1.5亿吨。我们原来的能力是3.1亿吨,3.1亿吨加上1.5亿吨就是4.6亿吨,这种能力远远超过我们实际的需求,所以感到一种投资过热,如果都把它变成项目,都把它投入生产将来会有很大的问题。除了量的问题以外,还有一个质的问题,也就是说许多投资项目并不是高科技的,没有达到严格的环境污染、技术水平要求等等。这样的话,钢铁产业的量上去了水平就会下来,特别是还要占用很多土地,有的建设项目主要是银行资金,一旦出了问题,风险在银行身上,所以国家采取了宏观调控措施。
4、粮食增产:农业稳则天下
4、粮食增产:农业稳则天下安
在中央“一号文件”等优惠政策的拉动下,今年我国的粮食生产出现了可喜的变化。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的夏粮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4.8%,秋粮的生产形势同样让人感到乐观,预计今年我国全年粮食总产量将达到预定的9100亿斤。这意味着,我国粮食生产将结束1998年以来出现的连续下滑的局面。农业税减免、粮食直补、保护价等措施的实施,让农民看到了种粮带给他们的实惠。但是,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粮食价格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上涨势头,粮食是多了还是少了,百姓对此十分关心。甚至引发了关于粮食安全的议论。
《经济参考报》总编辑王海征做如下点评:
今年中国的粮食生产有两点值得关注,一个是增产,一个是涨价,这恐怕也是大家共同关心的粮食方面的两个问题。我们觉得增产当然是一件好事。那么在增产的同时,价格的变动会直接对下一年以至以后的粮食生产产生影响。从粮价的绝对水平来看,不能说就是粮价很高了,因为粮价增长了以后,影响到的实际上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粮食的生产者,一方面是消费者,消费者主要是城镇居民。从城镇居民来说,粮价上涨,对大部分城镇居民应该说没有太大的影响。或者说这个影响对他们的生存、生活角度来说可以忽略不计。
为什么说粮价现在上涨的水平不是那么高呢?我想说一个数字,就是我们从改革开放以前来看,当时的粮食价格基本上是保持稳定的,而且是低水平的一个价格。从大家最熟悉的标准粉来说,当时北京的价格是一毛八分五一斤,到现在标准粉的价格涨了大约是8倍,可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算起到2003年,大约是增长了19倍。那么相对这样一个数字,我觉得粮食价格从城镇居民来说,应该是还在合理的范围内,而且粮价也没有超过整个这么多年的物价上涨水平。
中央政策对农业扶持,这个是每个国家都做的事情,在国际上也是正常的,世贸组织的规则也是允许的。通过今年一年这么多政策下来以后,我们的支持力度确实比过去大多了,但是还是有空间的。但是从另外一方面看,仅仅靠政策扶持毕竟空间是有限的,它不会无限制地靠政策扶持,仅仅靠政策扶持,我们的粮食增产也不会有一个长期的、永久性的发展。
要保证农业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一个是农业生产方式的提升,再有一个是农业产业链向工业方向的延伸。我先说农业生产方式的提升。中国现在农业生产方式的提升,主要就是一个是现代化,一个是市场化。那么现代化呢,一般想起来是提高科技含量,科学技术运用于农业,这肯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比如说种子、化肥以及各个方面的种植方式,包括机械化对农业生产肯定是有很大帮助的。除了现代化这一个因素之外,第二个因素是市场化,市场化主要是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来组织农业生产。在这方面已经出现了一些好的苗头或者趋势。黑龙江有一个地方,它的农业合作组织不是过去意义上的,而是市场意义上的合作,发展的很快,实际上也是促进了农业内部的专业分工。
5、民工短缺: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
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民工潮曾让我们无数次感叹我国劳动力的充足,但是从今年春天开始,我国一些地方却陷入了“缺少工人”的尴尬境地。很多媒体纷纷发问:延续了十几年的民工潮,为什么变成了民工荒,是因为经济发展过快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供给不足?还是因为随着农村生活越来越好、就业机会增多,农民们已经对进城打工不屑一顾了呢?
《经济观察报》总编辑何力做如下点评:
民工荒这个叫法本身可能并不准确,今年发生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比较低技能的劳动力的供给出现了局部短缺,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个更准确的描述。从整个判断上来讲,民工的短缺应该不是全局性的问题,它是局部的,跟今年整个的经济形势是非常相关的。比如说今年粮食丰收,今年粮价上涨的比较多,农民的收入会因此增加的比较快,这样他可能选择说我在家里种地是不是更好一点,这是一个原因。再有一个,城市里面今年的物价涨幅比前几年要快一些,今年全年算下来,城市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会在4%左右,这样民工在城里的成本也会高一点。
另外还有一点,这些年来我们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过程之中,民工的工资待遇是不是真实地反映了劳动力的成本,这个价格是不是扭曲的,包括劳动保障的条件是不是真正达到了国家要求的水准,这些方面可能都会有一些差距。我觉得可能是这些原因导致了民工在局部地区的短缺。但是从整体上来看,中国民工的这种不断城市化,或者从农民变成工人的这样一个进程,应该说还是很长的一个进程,不会一下子就结束,也不会一下子出现非常规模、大规模的劳动力短缺。
虽然我们说这件事情的影响本身现在还不能说是一个全局性的,但是媒体或者学者非常关注,是因为这件事情释放出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号。我们的劳动力价格只有马来西亚的1/4,相当于现在日本和美国的1/30和1/40,就是比较便宜。而且我们的人口比较多,这个比较优势对国家的对外出口,就是制造业有非常强的竞争优势,我们今年外贸出口,进出口总额可望达到1.2万亿美元左右,占整个GDP的比重也非常高,这是我们过去这些年发展的一个很成功的地方。民工短缺就给了一个问号,是什么呢?就是这样一个趋势还能不能持续下去呢?
首先,我觉得这可能是个好事情。因为从信号的角度来讲,它至少给我们一个提醒,就是说我们将来可能不能永远地靠比较低廉的劳动力,我们除了这个优势以外,看来还应该发展别的优势,比如技术、比如知识产权、比如服务业的优势。我觉得这是第一个提醒。
第二,在这个过程之中,民工的医疗条件、工资和生活水平也会不断地提高。
第三,从长远来讲,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之中,它一定是整体的方方面面能力的提升,而不简单的是某一个方面的提升。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从现在就开始重视和研究这个问题,倒是很及时,或者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6、油价攀升:中国直面能源挑战
被人们称为经济命脉的石油,在2004年牵动了许多人的神经。今年以来国际油价一直在高位徘徊,并且不断创出历史新高。根据中国油库网信息中心统计的数据:今年国际油价最高时曾在10月25日达到每桶55.50美元,尽管到11月底,国际油价已回落到50美元以下,但和去年同期相比每桶仍高出18美元左右。有人甚至形容说,2004年的国际油市,就像场疯狂的过山车之旅。
《竞争力》杂志主编方向明做如下点评:
如果把国际油价的整个走势再拉得更长一点,可以看到在近30年以来,国际油价有三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第二个高峰期是在90年代初期,第三个高峰期就是以今年为一个高峰点,但它是从1999年开始缓慢地攀升上来。今年比较突出的反映是连续地突破每桶40美元、44美元、45美元、48美元大关,一直到突破50美元大关。
在一年之内连续如此狂涨,我们基本上有这么一个判断:今年油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不是来自产能的问题,因为今年在全球石油产能方面波动性并不是很明显。那么其他的几个因素可能会成为油价上涨的主要因素:第一个是全球对石油需求的迅猛增长;第二个是中东势的不稳定;第三个是国际石油炒家的一些投机行为。
再具体分析一下,全球对能源需求的增长是一个整个基本面的问题,中东局势的不稳是一个政治问题,而石油炒家的运作,我们认为是一个非理性因素,这个非理性因素在今年的油价上涨中表现得比较明显。有这样一个细节,大概在4月20日左右,美国、德国、法国的高级分析师们预测,石油价格将突破44美元,达到45美元。此话音刚落,油价应声而涨,5月的第一周就突破了每桶40美元的大关,到第二周就接近了42美元。这件事情给我们当时关注整个石油价格上涨的非理性因素一个信号。
国际上还有一种说法,是由于中国石油的大量进口导致了原油价格的迅猛增长,我认为这个结论是站不住脚的,尽管近两年中国对石油的进口在逐渐增加,但是在国际油价的问题上,惟一对国际油价有发言权的只有美国。
如果说国际油价对中国经济有影响的话,首先大家感到最强烈的就是加油站里汽油涨了价。第二个我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数据,就是最近对各行业职业经理人收入的一个大规模调查,今年各行业的职业经理人当中,石油化工行业变成了第一位,每月达到将近8000块钱。去年在第一位的是汽车行业的职业经理人。油价的上涨对各行业的影响,已直接反映到了行业职业经理人的收入上。第三个我们感觉到的是整体的化工价格随着石油开始上涨,当然更直接的行业是交通和运输业。从更宏观的角度上讲,全球石油价格的上涨,给我们国家进口石油可能会增加损失近80亿美元左右。它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到目前还不是特别明显,但据专家估计可能会在0.7个到0.8个百分点。
7、央行加息:启动价格工具
今年以来,无论是经济界还是各大财经媒体,几乎每个月都在焦急地等待着一个经济指标的统计结果,这就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而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今年出现的不断攀升,也使加息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究竟加还是不加,什么时候开始加,加息幅度该有多大等一系列关于话题,曾掀起过几轮热烈的讨论。
《财经时报》副总编辑钮文新做如下点评:
从2003年底一直到2004年我们一直在探讨的一个话题就是宏观调控,这一轮紧缩调控当中,到底选择什么样的货币手段来进行宏观调控,利率当然是考虑之一。到底是不是该使用这样一个手段,利和弊到底是什么。大家进行了大量的评判,实际上也在帮助市场梳理、理清思路:到底加息还是不加息?应该在什么时候加息?加息的程度如何?这肯定是需要非常充分的探讨才行。
今年6月份《财经时报》曾经发表过一篇报道,说即使CPI上涨到5%也是不需要加息的。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判断呢?在当时的那种条件下,加息的作用不会太大。为什么?两个非常重要的理由:第一,我们要看这一轮经济过热,或者说投资过热是什么拉动的。我们考量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地方政府换届之后,出于对政绩的需要,投资的冲动非常大。如果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加息的话,地方政府就不会太在乎。为什么?你不过就是资金成本多了一两个点而已,你说你加多少管用?你加两个点、三个点对它的刺激作用非常小,因为它还会去追求政绩。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投资一定会下来。但是你需要两个点,还是三个点、五个点?这就有一个程度的问题,加一两个点的话,作用不会太大,这是第一点。
第二,从去年10月份我们看到人民币升值的呼声非常大,国际上对我国的压力非常大,这种压力之下,如果我们再加息的话,那么热钱套利的钱,就会更多地流入中国市场,至少它在赌人民币升值的过程当中,你的利益上升了会给它平抑掉一些成本,所以会更鼓励它往里走。因此在这两点考量之下,我们认为加息可能作用不会太大。
另外,加息肯定是要抑制整个货币的过快增长。但如果我们加息了,那么热钱进来了,外汇账款所构成的基础货币投放又增加了,这样它就起不到抑制货币过快增长的效果,通胀往下压就很困难。所以根据这样一些判断,我们认为加息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适宜的。今天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看到,今天加息了,是为了紧缩货币才加息的,其实在这个公告当中我们看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说法,就是说为了巩固宏观调控成果,没有说进一步的紧缩。实际上这次加息最重要的是另外两层意义。一层就是利率结构的调整。一看长期贷款增加得多,涨得多,短期贷款涨得少,长期的存款利率涨得多,但是短期的存款利率涨得少,实际上有一个结构调整问题。在今年年初大量的储蓄分流,储蓄增长速度在下降,存贷款期限错配的问题出现了,这就需要结构政策来调整。在这一轮加息的过程当中,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点。第二层就是,我们看到贷款的上限被放开了,存款的下限被放开了,实际上这是在向一个市场化的方向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意义要远远大过宏观调控的意义。
8、股市风云:规范与发展并行
今年我国证券市场可以说是经历了一场不小的波动,市场在创造了4年以来最大一次反弹的同时,也创出了5年来的新低。到底该怎么看待今年的证券市场?未来的市场走势又将如何?
《中华工商时报》副总编辑吕平波做如下点评:
对2004年中国证券市场来说,来自政策面的支持力度是相当大的。它把股市政策提升到了宏观政策的层面上,作为宏观调控的一个部分,应该讲是高层对证券市场的最大支持。但是我们也面临着非常尴尬的局面:发表“国九条”的时候,跟提出要落实“国九条”的时候,上证指数相差了300点。
出现这样的情况,我想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宏观调控。宏观背景肯定是要决定股市的发展方向,这一点在中国也不会例外。今年不可能有大行情,这个基调是可以肯定的,即使有政策面支持,上涨行情也不会出现。
第二,虽然政策层面上做了最大限度的支持,但“国九条”中的九条意见怎么贯彻、落实也有个过程,还充满着不确定性。比如说股权分置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有各种各样的想法。这是一个很大的悬念。
第三点,跟市场的扩容有关。这在根本上影响供求关系,也会影响到这个行情的起伏。
大家会觉得非常奇怪,一方面中国的GDP在高速增长,另外一方面中国上市公司的平均业绩经历前几年的下滑之后,最近两年是连续的、每季度都在增长,可股价确在下滑。怎么看这个问题?我想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中国上市公司股价存在偏高的成分,有泡沫,有一个挤干的过程。另一方面,跟我们对中国市场股价的估值论这种观念也有关系,就是把内地股市跟香港股市做对比,会得出内地偏高的结论。实际上这两个地方的市场价格是不能做类比的,因为中国大陆的市场是一个本土市场,香港市场基本是国际市场、海外市场,这个定价标准应该不一样,盲目地照搬照套就会发觉,这个市场还有下跌的空间。这是出现矛盾的两方面的原因。
我们一定要看清楚中国的市场跟海外的市场本质上的差异,不在于差距,说它早发展了多少年,我们晚发展了多少年。这两个市场本质上是有差异的,是不一样的。海外股市基本上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之下的一个市场,中国股市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起来的。这个大的社会政治背景不同,这一点千万不能忽略。
2004年是经历转型阵痛的过程。从政策的量变到政策的质变,中国证券市场正面临着一个质的转变的过程。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现在中国证券市场正处在这么一个临界点上。去年有专家做过一个时间判断,认为经过两三年
2004年是经历转型阵痛的过程。从政策的量变到政策的质变,中国证券市场正面临着一个质的转变的过程。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现在中国证券市场正处在这么一个临界点上。去年有专家做过一个时间判断,认为经过两三年的调整,中国资本市场一定会进入一个健康、稳定发展的轨道,我觉得这个判断是比较准确的。我们现在都形成了一个基本的共识,就是这个市场一定要把投资者放在首位,一定要以投资者为本,如果这样来认识这个市场的话,圈钱这种恶习就有可能从这个市场上得到唾弃,这样才有可能真正扭转市场的不利局面。
最近几年这个市场的变化,实际上是从2001年之前过度投机,到2001年之后由于挤泡沫所形成的过度融资,处在这么一个变化中间。现在又是从过度融资向一个有序融资这么一个转变过程中间,最终会实现一个比较理想状态,就是从无效融资向有效融资转变。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的投资才有可能从无效投资向有效投资转变,大家的利益才能够得到回报。
中国证券市场本质上跟海外资本市场的差异,就是股权分置。股权分置不等于全流通,我们应当怎么把投资者利益保护落实到实处,这要看明年股东表决体系建设怎么样,具体的效果怎么样,这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融资,是不是能够从过度融资到有序和有效。这就需要管理层做出重大调整,对于市场定位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改变以往传统的思维定式,真正转移到以投资者为本,给市场一个休养生息的空间,给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一个时间,这两点做到的话,明年的资本市场应该比较乐观。
9、土地调控:“闸门”紧缩的背后
农民种粮需要土地,企业扩大规模也需要土地,城市发展更离不开土地。今年国家收紧了这道经济发展的“闸门”,使得“土地”成了今年经济领域被广泛关注的一个关键词。究竟该如何看待土地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呢?
《中国经营报》副总编辑赵彬做如下点评:
这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看。从大的宏观背景上说,宪法现在进一步对私人财产权的问题给予关注,中央对于推进这种以民为本、关注民生的工作思路力度也很大;另一方面,三农问题近些年为大家普遍关注,而农民的土地问题恰好是这个财产权问题、群众利益问题、农民问题集于一身的问题。
具体来讲,这些年农村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大量占用耕地,使得农民的土地丧失得比较多,引发了许多的社会矛盾。另外,从去年以来,粮食减产也是使得土地问题成为一个时期非常关注的重点。
应该说,如果限制土地的供应,肯定会对那些以土地为主要赢利来源的经济发展模式起到制约,这非常正常。因为调控本身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要抑制这种低层次的、低水平的发展。这是一种盲目的,以牺牲不可再生资源为代价进行发展的模式。今年8月28日,已经通过了修改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1月20日,出台了一个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这样的一个决定,这个决定的第一句就是这样说的,说现在我们国家的土地管理制度是最严格的。有一些专
日子好不好,一个同收入的高低有关,另一个就同物价的高低有关,收入越高,物价越低,那么生活就会越过越好,而最近虽然大家被反复的公共卫生事件搞得有点烦,但好消息是油价、煤炭、鸡肉、鸡蛋价格回落的同时,居民的养老金却涨了。
油价下调
距离12月19日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还有一个工作日的时间,虽然国际原油价格还有进一步的变动,但其对国内成品油的最终调价结果影响越来越弱,截止到12月16日本轮油价调整周期的第九个工作日,参考国际原油品种均价为76.76美元/桶,综合变化率为-6.84%,预计国内汽油、柴油的下调幅度约460元/吨,折合每升下降0.34-0.38元/吨。
12月19日将是2022年的油价“最后一调”,到2023年的油价“第一调”,油价有希望继续回落,基本逻辑有如下几点:
1、近期美国能源信息署下调能源需求预期。
2、投资者担忧美联储延续激进加息政策,市场对经济衰退风险的担忧增加。
3、成品油库存增加。
4、美加输油“大动脉”Keystone管线陆续恢复,让国际原油价格持续承压。
油价下调是件好事,毕竟几乎今年一整年的时间,大家都在用着高价油,随着国内疫情的好转,明年大家势必会忙活起来,对汽柴油的需求也将会增加,油价下降有助于生活成本的回落。
煤价回落
随着各地交通运输的恢复,煤炭主产地高速卡口陆续放开,市场上煤炭供应量有所增加,叠加终端备货积极性不高,市场煤价开始回落。
其中伊金霍洛旗调研的6家煤矿中有3家已经下调价格,1家即将下调价格,2家价格未变动。
准格尔旗调研的6家煤矿中有4家下调价格,1家保持稳定,1家上行调整。
整体而言,煤炭价格处于回落状态。
煤炭价格的回落,一方面是普通居民用煤基本已经囤货完成,短期无采购需求。
另一方面是电煤需求释放缓慢,疫情监管放松后终端并未出现大面积补库,仅保持刚需采购。
所以煤炭产地整体供应局面略显宽松,价格有所回落。
考虑到前期因疫情影响而停产减产的煤矿已经陆续恢复正常生产,交通运输的恢复有能让生产出的煤炭运出去,终端采购备货积极性不高,预计煤炭价格还将会继续偏弱运行,以下调为主。
猪肉降价
笔者所在地的猪肉价格在20元左右,其中带皮五花肉和五花肉23.98元/斤,里脊肉22.98元,精选后肘和前肘21.98元,普通五花肉19.98元,而特价猪肉价格仅需16.98元/斤。
这个价格相比上半年5、6月份的价格确实偏高,但相比10月末的猪价来说已经有了明显回落,当前的批发市场的猪肉平均价格相比10月底的价格,降幅有15%左右。
猪肉价格能够下降,一方面得益于养殖户的压栏惜售,生猪出栏踩踏集中上市。
另一方面得益于猪肉消费的低迷,虽然猪肉价格有所回落,但是依然处于相对高位,加上近期疫情的反复,餐饮消费没有增长,而学生提前放假,农民工提前返乡又减少了食堂等的集中消费。
目前来看,后续猪肉供应整体宽松,不仅标猪供应受能繁母猪存栏量增长的影响处于高位,还有50%左右的大肥将会集中在未来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集中上市。
猪肉价格涨还是跌,还是要看消费的恢复情况,如果消费恢复良好,消费的增幅超过猪肉供应的增幅,那么猪肉价格会有上涨,反之肉价还会继续下滑。
鸡蛋降价
最近半个月的鸡蛋价格先涨后跌,12月8日涨到近期的高点后开始回落,目前河南地区的红蛋散筐大码价格在5.3-5.55元,山东地区的红蛋散筐大码价格在5.1-5.5元,江苏地区的红蛋散筐大码价格在5.4-5.7元,相比之前6元多的价格确实有不小的降幅。
当前鸡蛋市场比较复杂,供应端,12月新开产蛋鸡数量相比11月同比增长,但淘汰鸡的数量增幅也非常明显,综合考虑12月的蛋鸡产能是有下跌的,不过好在养殖端的出货积极性一直比较高,所以产能的小幅回落并未对供应造成太大的影响。
反观消费端,居民前期囤货较多,近期以消耗囤货为主,采购积极性不高。
餐饮消费又因为受到疫情影响,并未明显恢复。
鸡蛋走货不畅,加上鸡蛋价格的回落,贸易商以观望为主,致使价格持续下滑。
养老金涨了
临近年底,不断有地区发布通知提高当地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
比如江苏南通市海门区再次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金14元/人/月,这是从2022年1月1日起,当地的第三次上调基础养老金标准了,从2021年的253元/人/月提高到现在的294元/人/月,涨价后的养老金预计会在12月中旬发放到当地城乡居民手中。
江苏宜兴近日出台了《市政府关于调整2022年度宜兴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的通知》(宜政发〔2022〕239号),文件规定,宜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上调10元/人/月,调整后当地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达到了365元/人/月,上涨部分金额预计会在2022年12月底前补发到位。
此外,江苏镇江2022年第二次上调当地城乡居民养老金,上涨后将达到243元/人/月。
浙江湖州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上调30元/人/月。
临近年底,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地区发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上调的消息。
上调基础养老金一直是城乡居民所期盼的,随着物价的上涨,每月一百元左右的养老金已经无法满足基本生活保障了,受限于历史原因,很多农民年轻时没有缴纳养老金,但是他们依然靠着缴纳公粮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应该认可他们的贡献,尽量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让这部分农民也能老有所养,老了有个依靠。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