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巴基斯坦和伊朗的关系

2.目前石油储量最大的国家

3.现在还有哪些国家还在战争

4.急求巴以冲突近期资讯及分析(运用鲁教版初中政治知识)

5.现在世界上还有哪些国家正在战争中?包括内战

巴基斯坦油田油价_巴基斯坦油价多少

亚洲经济前景光明。2050年,亚洲经济有希望占据世界经济的半壁江山。要迎接“亚洲世纪”的到来,面临两大挑战。首先,要提防“中等收入陷阱”。其次,必须提升经济的含金量。

巴基斯坦面临非常严峻的能源危机。2001年以来,一直饱受国际反恐恶果之苦。为根除恐怖分子,巴基斯坦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包括人员伤亡、高昂的财政支出等。巴基斯坦人民乐观向上,没有退缩。巴基斯坦是一个年轻、聪明、充满活力的国家。巴基斯坦努力维护宏观经济稳定,保护基础经济。面对巴基斯坦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正在开发水利发电,积极寻找可替代能源。 中巴两国相互理解、高度信任、睦邻友好。官方和民间的互动交往进一步加深了两国深厚的友谊。一直以来,中国支持巴基斯坦捍卫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努力。在巴基斯坦面临危难的时刻,中国与巴基斯坦站在一起,并予以支持。在本·拉丹被击毙和北约空袭巴基斯坦军事检查站后,中国站出来声援我们,肯定巴基斯坦为反恐所做的贡献。对此,我们非常感激。

巴基斯坦尤为重视与中国加深经贸合作,朝着经济一体化的目标迈进。希望中巴在农业、水利、能源、矿业、基础设施建设、铁路、安全等方面强化合作关系。巴基斯坦向中国投资敞开大门,提供超值优惠,欢迎中国朋友涉足以上几个投资领域。诚邀中国朋友把握机遇,为增进中巴友谊添砖加瓦,造福两国百姓,创造双赢局面。 尽最大努力,取切实措施保护中国公民在巴基斯坦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巴基斯坦高度重视中国投资者安全问题,调配了最好的以确保安全无虞。

巴基斯坦坚决铲除恐怖毒瘤,绝不会让一小撮恐怖分子破坏整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中巴久经考验的全天候友谊绝不允许遭到破坏。 巴基斯坦对叙利亚和安全的严峻状况保持关切。巴基斯坦与叙利亚有着传统历史友谊,希望叙利亚人民自己主导政治进程,兼容并包,和平解决叙利亚危机。全力支持叙利亚的统一、独立和领土完整。

“阿拉伯之春”爆发以来,中东一些国家见证了政治巨变。其背后原因并非中东国家特色,世界上所有国家或多或少都存在相同病症:贫穷、失业、贫富悬殊、物价油价飙升。

巴基斯坦和伊朗的关系

权威回答: 海湾战争是指第一次波斯湾战争。参战方(包括伊拉克)为35个国家:阿富汗、阿根廷、澳大利亚、巴林、孟加拉国、加拿大、捷克斯洛伐克、丹麦、埃及、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洪都拉斯、意大利、科威特、摩洛哥、荷兰、尼日尔、挪威、阿曼、巴基斯坦、波兰、葡萄牙、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南韩、西班牙、叙利亚、土耳其、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英国和美国。以及伊拉克。 9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东欧剧变,两德统一,美苏之间结束长期冷战状态,保持长达40多年的两极格局迅速解体,世界战略格局向多极化方向转换。旧格局的瓦解引起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失调,造成了局部地区力量真空和失衡,一些地区性强国跃跃欲试。伊拉克为了解决与科威特的边界纠纷和石油争端,于1990年8月2日出动10万大军侵入仅1.78万平方公里的弹丸小国科威特,从而引发了海湾危机。海湾危机是伊拉克和科威特争端激化的结果,其主要原因是: 1、领土纠纷。事实上,伊拉克和科威特本是同根同种,历史上两国同属于一个国家。公元8世纪,科威特是以巴格达为首都的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1871年科成为奥斯曼帝国巴士拉行省的一个县。后来伊,科同时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923年英国策划分别建立伊拉克王国和科威特埃米尔王国。1961年科威特宣布独立,伊拉克拒不承认。长期以来,两国领土纠纷一直不断。尽管科威特不时用金钱“孝敬”伊拉克,但伊朝野上下始终认为科是伊领土的一部分,科分离出去是因为英国殖民主义者分而治之政策的产物,一心想早日收回来。 另外,伊科之间120公里长的陆地边界有一段生产石油的沙漠地区尚未画界。伊拉克指控科威特在属于伊拉克的鲁迈拉油田盗价值24亿美元的石油。科威特认为该油田南部延伸到科境内,属科领土。 2、关于石油政策。伊拉克指控科威特伙同阿联酋 超产石油,导致油价下跌,使伊拉克蒙受140亿美元的损失。 3、债务问题。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欠科威特,阿联酋 及其他海湾国家300亿美元债务。伊拉克提出与伊作战保卫了阿拉伯民族,要求正式免除欠科威特50亿美元的债务。科威特,阿联 等国认为难以接受。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不可避免地同在海湾存在巨大战略利益、而且谋求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美国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加上海湾地区一直是美国和西方的生命线(美国进口石油的20%、西欧的35%、日本的70%都来自海湾),为了控制海湾的石油,从经济和军事上打垮伊拉克,维持中东地区的稳定和势力均衡,并显示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作用,重新确立美国在全球的支配地位,美国便打着“维护正义”和“解放科威特”的旗号,迅速出兵。 海湾战争的特点: 海湾战争是一场高水平的高科技战争,是一场主要使用高科技武器装备和以之相适应的作战方法而进行的现代化战争。这场战争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样式,对二战以来形成的传统战争观念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它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投入了大量高科技武器装备,战争一高技术物资设备作为支撑;一是运用了与高技术武器装备相适应的作战方法,整个战争面貌焕然一新。即:使作战理论,编制体制,战略战术,指挥原理和后勤保障等个方面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表现在: (1)空中力量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海湾战争开创了以空中力量为主体赢得战争的先例,表明战略空袭和反空袭是未来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有时甚至是惟一的战争样式(如同科索沃战争一样)。 (2)电子战成为未来战争的核心,对战争进程和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电磁优势将成为现代战场双方激烈争夺的制高点。 (3)作战空域空前扩大,战场向大纵深、高度立体化方向发展,不存在明显的前方和后方。 (4)高技术武器大大提高了作战能力,使作战行动向高速度、全天候、全时域发展。 海湾战争不仅是冷战时期向冷战后时期的转折点,也是机械化战争时代向信息化战争时代的重大转折点。有人评价海湾战争是“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现在看来应当认为是由机械化战争时代向信息化战争时代转变中的最典型的一场战争。海湾战争保留了机械化战争的最先进样式。连续38天的空袭是以空中力量为主配合大量的精确制导武器对敌人的远程攻击,是一种非线式作战,没有前后方、没有明显的战线划分,开辟了许多新的战争样式。应该说这是在核威慑下的20世纪最典型的高技术局部战争。 海湾战争的影响: 海湾战争中,美军亡390人、伤3336人、被俘21人、失踪45人,损失飞机34架、直升机22架、坦克35辆,2艘海军舰只触雷负伤;英军亡36人、伤43人、失踪8人、被俘12人,损失飞机7架;其他国家军队亦损失轻微。伊拉克部署在科威特战区的43个陆军师中,36~38个师丧失战斗力,伤亡8.5~10万人,被俘8.6万人,损失坦克3874辆、装甲车1450辆、火炮2917门、飞机324架(包括被伊朗扣留的109架),87%的海军作战舰艇遭重创或被击毁。科威特直接战争损失600亿美元;伊拉克损失达2000余亿美元;美国耗资600亿美元。 海湾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战争,广泛使用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最先进的高技术武器装备。战争节奏快、烈度高、立体性强。战争表明,掌握电磁空间的控制权,对取得战争胜利具有重大意义;战略空袭已成为战争的独立阶段,空中战役的时间占整个战争的十分之一,对战争进程影响很大;在地面战斗中,实施战役欺骗、加强海空协同、实施大纵深迂回包围、重点打击对方重兵集团,对迅速达成战役目的起了重要作用;传统的作战方式,如构筑坚固的地下掩体和人防工事,大量布设水雷、地雷和开展心理战等,在现代条件下仍未失去其意义;高技术武器装备虽然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威力,但如果没有可靠的技术保障和后勤保障,则难以充分发挥作用。此战是在国际条件和地理条件特殊、双方实力对比悬殊情况下进行的,其经验教训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它是"冷战"结束后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是世界多种矛盾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对国际形势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海湾战争对美国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其干预国际事务的能力和信心,也助长了其独霸世界的野心。在海湾战争中,美国通过各种手段迅速建立起强大的反伊联盟,扮演了盟主的角色,表现出其处理国际事务的“领袖”作用;它把苏联撇在一边,无视许多国家和平解决海湾危机的建议和呼声,执意发动战争,充分暴露其支配、领导全球的野心;它仅以死亡286人的代价换来了战争的胜利,使美国在军事上重新恢复了信心,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多年来一直影响自己的“越南战争综合症”,使其干预国际事务的信心大增。海湾战争后,美国制定了“同时打赢两场局部战争”的新的地区防务战略,克林顿上台后更加快了独霸全球的步伐。 海湾战争对世界的影响:它打破世界格局,这场战争加速了苏联的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终结,客观上有利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苏联在海湾危机和战争中的表现说明,它作为两极格局中的一极已名存实亡,昔日的超级大国只能听任事态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讲,美国在海湾战争中既是打伊拉克,也是在打苏联。海湾战争后,苏联最终解体,为两极格局画上了句号。美国在海湾战争中大获全胜,成为冷战后惟一的超级大国,但这并没改变世界基本力量的对比,相反,世界加速向多极化发展。

目前石油储量最大的国家

巴基斯坦和伊朗既是邻国,又是波斯湾地区的伊斯兰大国,在印巴分治巴基斯坦建国以后,巴基斯坦与伊朗建立了亲密的盟友关系,两国关系经历了长期的考验。但是随着19年伊朗原有的颠覆,巴伊关系也出现微妙的变化,再加上两国在阿富汗有利益冲突,使两国之间出现矛盾分歧,两国关系变得越来越疏远。

今天铭苏先生就为大家简单梳理一下两国关系发生转变的具体历程和原因:

一、巴基斯坦和伊朗的蜜月期

1947年巴基斯坦建国,建国后的巴基斯坦与印度由于领土争端问题爆发了三次战争,巴基斯坦由于国家实力比印度弱,所以巴基斯坦就需要加强同中东地区穆斯林国家的关系,以便获得他们的理解、支持和援助。

同为家的伊朗,在印巴冲突中支持巴基斯坦,并向巴基斯坦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援助。伊朗之所以积极发展与巴基斯坦的关系,一方面伊朗作为波斯人与阿拉伯国家存在矛盾,二来伊朗也面临北部苏联的威胁,这使伊朗加强了同为伊斯兰兄弟邻国的巴基斯坦合作。早在1950年两国就签署了《友好条约》,1956年两国成立了边界委员会,共同勘测边界,并签署了两国边界划分协定。

伊朗和巴基斯坦发展友好关系还有一个外部因素,那就是两国都同美国建立了密切的盟友关系。二战后,美国为了阻止苏联南下,美国同巴基斯坦建了密切的盟友关系,向巴基斯坦提供军事、经济援助。同样,在中东地区美国扶持伊朗巴列维王朝,使伊朗和以色列成为美国在中东地区最重要的两个盟友。由于伊朗和巴基斯坦都是美国的盟友,两国之间的合作关系更为密切。

在70年代,随着国际油价的大幅增长,伊朗获得了巨额的石油收益,经济实力增强后,通过购买西方国家先进武器装备,伊朗成为中东地区的军事大国。而巴基斯坦由于在第三印巴战争中被印度肢解,自身实力大幅削弱,这一时期伊朗向巴基斯坦提供了大量的经济和军事援助。

伊朗认为,如果巴基斯坦实力削弱,那么印度和苏联就会威胁到伊朗的国家安全,所以伊朗支持巴基斯坦也是为了减少印度和苏联对自身的威胁。伊朗作为当时的地区大国,积极参与调解巴基斯坦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间的矛盾冲突,并对印度和阿富汗进行经济援助,这个时期伊朗和巴基斯坦关系上伊朗明显占据主导地位,但是两国的关系却依然非常密切。

二、伊朗伊斯兰革命后,巴伊关系开始出现裂痕

进入八十年代,伊朗和巴基斯坦都加速了伊斯兰化进程,伊朗革命后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家。巴基斯坦齐亚.哈克深受沙特阿拉伯瓦哈比教义影响,巴基斯坦伊斯兰化过程中瓦哈比教义特征引发了国内什叶派的不满,从而加深了教派冲突。伊朗作为什叶派为主的国家,自然对巴基斯坦不满。而且巴基斯坦与美国、沙特等国建立了广泛的政治、经济、军事合作,这也使巴伊关系恶化。

八十年代发生的两件大事对巴伊关系产生了影响,一是苏联入侵阿富汗;二是两伊战争。

伊朗和巴基斯坦都反对苏联入侵阿富汗,因为苏联在阿富汗的军事存在会影响巴伊两国的国家安全。但是两国在是否直接同纳吉布谈判以及苏联撤军条件等问题上存在分歧。伊朗八十年代与邻国伊拉克进行了8年的战争,这牵制了伊朗大量的精力,使伊朗对外活动处于低谷。而巴基斯坦被西方国家当作抵抗苏联南下的屏障,国际社会援助阿富汗的物资都要经过巴基斯坦进入阿富汗,巴基斯坦这时也接受了国际社会的大量援助。这一时期,尽管巴基斯坦和伊朗存在分歧,但是还保持了较为密切的关系。

90年代,伊朗调整了对南亚过国家的政策,开始加强同印度的合作。印度是一个南亚大国,也是世界能源消费大国,而且国防基础要比巴基斯坦雄厚,伊朗同印度合作有着广阔的前景。所以伊朗在尊重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利益关切的同时,积极发展与印度的政治、经济合作,这引起巴基斯坦的不满。事实证明,伊朗同印度的合作为伊朗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此后印度变成了伊朗最大的石油出口对象。

伊朗和巴基斯坦在阿富汗问题上分歧也比较严重。伊朗在阿富汗抵抗苏联入侵时期就支持阿境内的什叶派武装,在苏联撤军以后,阿富汗逊尼派的普什图人掌握,沙特和巴基斯坦支持阿富汗,引发伊朗的担忧。美国和沙特在阿富汗实力的壮大会危及自己的国家安全,所以伊朗支持阿富汗境内的什叶派力量加强自己在阿富汗的存在。在希克马蒂亚尔竞选失败以后,巴基斯坦开始支持武装,这也引起伊朗的不满。

这一时期,伊朗和巴基斯坦关系没有以前那么密切了,两国教派冲突、阿富汗问题、伊朗加强同印度的合作、巴基斯坦同沙特和美国的密切关系,这些都导致伊朗和巴基斯坦之间不再是密切的盟友关系,两国变成了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

不过,近期美国对伊朗实施经济制裁,伊朗的处境非常不好,这也使伊朗不得不加强同周边邻国的合作,以化解美国的制裁。美国在反恐和阿富汗战争结束以后,巴基斯坦在美国的南亚战略中的地位已经下降,美国削减了对巴基斯坦的军事和经济援助,加大对印度的扶持,这也使巴基斯坦对美国不满。伊朗和巴基斯坦作为邻国,还是有合作的现实需要。

现在还有哪些国家还在战争

石油大国是:1、委内瑞拉,2、沙特阿拉伯3、加拿大,4、伊朗 ,5、伊拉克,6、科威特,7、阿联酉,8、俄罗斯,9、尼日利亚。世界上超过三分之一的能源来自石油,远超过其他任何能源。基辛格有句名言“谁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全世界”。的确,作为全球最重要的战略物资,如今的石油就相当于古代战争中的“粮草”。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旦粮草被对手拿捏了,战争的胜利将无从谈起。同样的道理,在现代化战争中,如果石油补给给被敌人切断,交通会立刻陷入瘫痪,不管多先进的战机、坦克等装备,瞬间就变成一堆废铁。因此,从二战之后,几乎所有国家都十分看重这项战略。

1、委内瑞拉

委内瑞拉位于南美洲的北部,是一个石油非常丰富的国家,其石油量已超过3000亿桶,虽然石油量位居世界第一,但仍旧是一个非常穷的国家,因为其石油品质较差,还极为难开。委内瑞拉已探明石油储量3040亿桶,超过了被大家视为“盛产流动石油”的中东。占全球储备比例的17.8%,每日石油储量238万桶,每日石油消耗74.6万桶,储量可供其使用1116年。

为什么同样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石油的中东“石油丰富”,原油质量差,开困难。委内瑞拉虽然储量世界第一,但这些地下近万米深的石油属于劣质高硫重油。这种原油以油砂的形式隐藏在地下深处,不仅极难开,而且极其昂贵。而且必须经过提炼和混合才能出口。相比轻油,质量差很多,只能靠低价策略,卖给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开困难和油品质量差造成的二次加严重影响了委内瑞拉石油的生产效率和成本。在世界轻质原油丰富的前提下,油气开企业当然不愿意开重油。其次是,设施投资少,开和提炼技术落后。与沙特阿拉伯一样,委内瑞拉最初的石油开系统也依赖于欧美石油公司。他们把土地租给欧美的石油公司,自己收取租金和分红。因此,大量的石油利润被外国公司拿走。所以委内瑞拉想重新控制石油,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规定新油田只能由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开。外资石油公司的税收和租金不断提高,甚至90%的利润都被征收。无利可图的外资只能大量撤出,委内瑞拉也受到了各国的制裁。而委内瑞拉的石油开技术停留在20世纪70年代。与开成本高相对应的,是石油冶炼水平低。这些低端油品种的自然利润极低。因此,虽然石油储量最大,但石油销售收入根本无法与其他国家相比。

当然,委内瑞拉的贫穷和美国的制裁也有很大关系。由于地处拉美,却处处和美国对抗,因此委内瑞拉的石油出口饱受美国制裁。除了古巴,南美各国都不敢与它交易。而销往其它洲的话,高昂的运输成本,更得不偿失。

2、沙特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是世界石油储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产量和储存量都位于世界首位,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路上油田和海上油田,其油产量达到了2665亿桶,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石油大国。“头顶一块布,全球我最富”,说起沙特阿拉伯,估计没谁不知道,这个远在中东的国家因为丰富的石油,还有各种花式炫富的消息而闻名全球。沙特阿拉伯,位于西亚,东濒波斯湾,西临红海,沙特是名副其实的“石油王国”。中东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沿岸地区,自身对石油的消费量很少,中东所产石油90%以上由波斯湾沿岸港口用游轮运往欧洲西部,美国、日本、中国等国家和地区。

目前,沙特阿拉伯已探明石油储量2980亿桶,占全球储备比例17.85%,每日石油产量1052万桶,每日石油消耗264万桶,储量可供其使用309年。尽管,沙特阿拉伯已探明石油储量略低于委内瑞拉,但其石油都位于传统上可进入的油井内,而这些油井本身就位于广阔的油田内。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储量占全球石油常规储量的五分之一以上。随着勘探力度的加大,沙特阿拉伯很可能重新占据榜首的位置。美国地质调查局预测,沙特沙漠下可能藏有超过1000亿桶石油,有待被发现和开。

300用,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石油大国。

3、加拿大

加拿大是世界石油产量排名第三的国家,其石油主要分布在阿尔伯塔省,其石油产量在16之间,其实加拿大的产油量非常低,因为其开非常耗费人力和财力,但是它的石油品质都非常好一说起石油我们就会想到中东,知道中东拥有着众多石油。而中东很多国家,也都凭借着石油发家致富了,走上了人生巅峰。没有会想起来加拿大也有石油。事实上加拿大的石油多的超出我们想象。

目前,加拿大已探明石油储量1700亿桶,占全球储备比例9.8%,每日石油产量348万桶,按每日石油消耗221万桶,其石油存储可供其使用210年。

但是,加拿大石油并没有沙特和委内瑞拉关注度高,一方面是因为加拿大石油主要分布在阿尔伯塔省,不过阿尔伯塔省的石油虽然丰富,但是高密度、高杂质、高开成本的油砂,很难进行开,所以在产量上远远不及沙特和委内瑞拉。另一方面,加拿大的石油缺乏活力,流通性较差,而且很多公司都是美国总部,相当于是作为一个“殖民地”性质的产油区块,利润被最大程度上的压榨。也就是说,加拿大的石油行业发展是很不景气的。根据数据显示,加拿大98%的原油都是出口到美国,而且加拿大目前仅有4条输油管道,管道能力的5/6都是运往美国,唯一一条管道到港口的目的地也是通过海运到美国,美国以外目的地出口仅占全部出口的0.8%。可见,加拿大的原油一直都是卖不到好价钱的,话语权相当于是牢牢地把握在美国的手中。

4、伊朗?

伊朗是世界第四石油生产国,其石油主要位于世界石油天然气最为丰富的东部地区,石油生产量达到了1574亿桶,曾为中国运输了约2000万吨的石油,也是世界上石油最富有的国家之一朗,位于西亚,北邻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西与土耳其和伊拉克接壤,东面与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相连,另与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隔海相望,南面濒临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和阿曼湾。伊朗的石油生产史已有100多年了,若持续按照目前的开速度进行开,该国的石油储量还可以维持100年。伊朗石油分布在大约150个油气田,其中许多油气田也是石油、原油和天然气的重要来源。伊朗目前已证实石油储量1560亿万桶,占全球储备比例9%,每日石油产量425万桶,其存储可用202年。

2012年,美国、欧盟对伊朗石油实施禁运,叠加限制外资对其油气项目投资,伊朗在投资与合作、技术输入和硬件设施上均受限,产量急剧下降,最低至270万桶/日。2021年至今,伊朗尽管面临制裁,但仍设法增加出口。所周知,美伊谈判已旷日持久,自2021年4月以来,美国和伊朗在维也纳举行了八轮间接会谈,伊朗旨在恢复协议,解除制裁以换取其限制发展核;美国旨在抑制油价,来缓解应对国内高通涨现状。近期美伊互信姿态释放乐观情绪,叠加英、法、德、中、俄对取消制裁持积极态度,美伊双方达成协议仅一步之遥。

5、伊拉克

伊拉克位于亚洲西南部,石油产业是该国家的精神支柱,凭借其地理条件发,石油,天然气分丰富,其石油产量也丰产丰富,大约有1425亿桶,也是石油储量排名前十的国家之一。伊拉克,位于西亚,北接土耳其,东临伊朗,西邻叙利亚、约旦,南连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东南濒波斯湾,国土面积约43.7万平方公里。伊拉克已证实石油储量1450亿桶,占全球储备比例8.4%,每日石油产量264万桶,其存储可供其使用453年。曾几何时,在阿拉伯世界的诸多土豪之中,伊拉克是唯一一个既不缺钱、也不缺水的国家。既有辉煌灿烂的历史,也有得天独厚的石油,更坐拥肥沃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自然,伊拉克在独立之后就呈现出迅速发展之势。20世纪70年代初,阿拉伯世界各产油国兴起了石油国有化运动,伊拉克也不例外,原属于外国公司的石油工业被收归国有,这些原本只有少量租借费的产油国,因此收入暴增,逐步发展成为中东地区经济最为发达和活跃的国家。

可以说,如果不是因为暴富之后伊拉克的野心膨胀,先后掀起了两伊战争和侵略科威特的战争,倚仗着肥沃的土地和极为丰富的石油,伊拉克人完全可以享受如沙特人一样的待遇,即便是躺着不干活,依然可以衣食无忧。

由于旷日持久的战争,曾经富裕的伊拉克变得满目疮痍。从此之后,几乎浮在石油上的伊拉克,不但没有了昔日的待遇,甚至很多时候连饭都吃不饱。

6、科威特

科威特是一个石油和天然气储量都非常丰富的地区,其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140亿吨,约为15桶,占据世界石油储量的10.8%,该国家的石油公司也是世界公认的顶级石油企业。

7、阿联酉

阿联酉也是目前石油出口量最大的国家,凭借其石油的产量,已成为一个名副其实富得流油的国家,其石油主要集中在扎库姆油田,石油产量为133.4亿吨。约为1050亿桶。

8、俄罗斯

俄罗斯不仅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国家也是石油和天然气十分丰富的国家,主要集中在西伯利亚大草原,其次是伏尔加乌尔拉,作为世界最大石油储量国家,其已探明的石油量高达1078亿桶。罗斯,位于欧亚大陆北部,地跨欧亚两大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境内石油主要分布在雅库特和萨哈林两大油气盆地。

目前,俄罗斯已证实石油储量600亿桶,占全球储备比例6.2%,每日石油产量1070万桶,每日石油消耗220万桶,其储存可供其使用113年。

根据区域划分,俄罗斯石油产量最丰富的地区位于西西伯利亚,是全国产量最大的产区,产量占地区总产量约77%,占全国总产量约45%。Samotler油田是该自治州的最大油田,也是俄罗斯的最大油田。

伏尔加-乌拉尔,是俄罗斯次于西西伯利亚的第二大石油工业区,著名的Urals Blend油种,便是根据此地命名。Romashkinskoye是伏尔加-乌拉尔的一个大型油田,以此油田为代表的伏尔加-乌拉尔地区,整体特征为油田的普遍老年化。

所以,目前原油勘探与开发的中心逐渐东移,东西伯利亚或成为未来俄罗斯原油增量的主要来源。

近几年,欧美对俄罗斯油气工业的制裁主要针对的是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海上以及难的开发,俄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推动本国油气工业的技术进步,逐步摆脱对欧美国家的设备依赖与技术依赖。

9、尼日利亚

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非洲石油量最多的国家,该国家不仅经济非常发达,而且也非常丰富,其石油产量约为372桶,也是世界石油最多的国家前十名之一。

石油,一种能源,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从农业文明顺利向工业文明及工业后工业化文明的发展迈进,它是工业的重要原料,被誉为工业的血液和经济发展的动力推进器,石油,它为人类提供了新的生活状态和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石油也因此成为人类和世界各国的抢手货。

急求巴以冲突近期资讯及分析(运用鲁教版初中政治知识)

权威回答: 海湾战争是指第一次波斯湾战争。参战方(包括伊拉克)为35个国家:阿富汗、阿根廷、澳大利亚、巴林、孟加拉国、加拿大、捷克斯洛伐克、丹麦、埃及、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洪都拉斯、意大利、科威特、摩洛哥、荷兰、尼日尔、挪威、阿曼、巴基斯坦、波兰、葡萄牙、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南韩、西班牙、叙利亚、土耳其、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英国和美国。以及伊拉克。 9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东欧剧变,两德统一,美苏之间结束长期冷战状态,保持长达40多年的两极格局迅速解体,世界战略格局向多极化方向转换。旧格局的瓦解引起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失调,造成了局部地区力量真空和失衡,一些地区性强国跃跃欲试。伊拉克为了解决与科威特的边界纠纷和石油争端,于1990年8月2日出动10万大军侵入仅1.78万平方公里的弹丸小国科威特,从而引发了海湾危机。海湾危机是伊拉克和科威特争端激化的结果,其主要原因是: 1、领土纠纷。事实上,伊拉克和科威特本是同根同种,历史上两国同属于一个国家。公元8世纪,科威特是以巴格达为首都的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1871年科成为奥斯曼帝国巴士拉行省的一个县。后来伊,科同时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923年英国策划分别建立伊拉克王国和科威特埃米尔王国。1961年科威特宣布独立,伊拉克拒不承认。长期以来,两国领土纠纷一直不断。尽管科威特不时用金钱“孝敬”伊拉克,但伊朝野上下始终认为科是伊领土的一部分,科分离出去是因为英国殖民主义者分而治之政策的产物,一心想早日收回来。 另外,伊科之间120公里长的陆地边界有一段生产石油的沙漠地区尚未画界。伊拉克指控科威特在属于伊拉克的鲁迈拉油田盗价值24亿美元的石油。科威特认为该油田南部延伸到科境内,属科领土。 2、关于石油政策。伊拉克指控科威特伙同阿联酋 超产石油,导致油价下跌,使伊拉克蒙受140亿美元的损失。 3、债务问题。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欠科威特,阿联酋 及其他海湾国家300亿美元债务。伊拉克提出与伊作战保卫了阿拉伯民族,要求正式免除欠科威特50亿美元的债务。科威特,阿联 等国认为难以接受。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不可避免地同在海湾存在巨大战略利益、而且谋求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美国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加上海湾地区一直是美国和西方的生命线(美国进口石油的20%、西欧的35%、日本的70%都来自海湾),为了控制海湾的石油,从经济和军事上打垮伊拉克,维持中东地区的稳定和势力均衡,并显示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作用,重新确立美国在全球的支配地位,美国便打着“维护正义”和“解放科威特”的旗号,迅速出兵。 海湾战争的特点: 海湾战争是一场高水平的高科技战争,是一场主要使用高科技武器装备和以之相适应的作战方法而进行的现代化战争。这场战争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样式,对二战以来形成的传统战争观念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它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投入了大量高科技武器装备,战争一高技术物资设备作为支撑;一是运用了与高技术武器装备相适应的作战方法,整个战争面貌焕然一新。即:使作战理论,编制体制,战略战术,指挥原理和后勤保障等个方面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表现在: (1)空中力量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海湾战争开创了以空中力量为主体赢得战争的先例,表明战略空袭和反空袭是未来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有时甚至是惟一的战争样式(如同科索沃战争一样)。 (2)电子战成为未来战争的核心,对战争进程和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电磁优势将成为现代战场双方激烈争夺的制高点。 (3)作战空域空前扩大,战场向大纵深、高度立体化方向发展,不存在明显的前方和后方。 (4)高技术武器大大提高了作战能力,使作战行动向高速度、全天候、全时域发展。 海湾战争不仅是冷战时期向冷战后时期的转折点,也是机械化战争时代向信息化战争时代的重大转折点。有人评价海湾战争是“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现在看来应当认为是由机械化战争时代向信息化战争时代转变中的最典型的一场战争。海湾战争保留了机械化战争的最先进样式。连续38天的空袭是以空中力量为主配合大量的精确制导武器对敌人的远程攻击,是一种非线式作战,没有前后方、没有明显的战线划分,开辟了许多新的战争样式。应该说这是在核威慑下的20世纪最典型的高技术局部战争。 海湾战争的影响: 海湾战争中,美军亡390人、伤3336人、被俘21人、失踪45人,损失飞机34架、直升机22架、坦克35辆,2艘海军舰只触雷负伤;英军亡36人、伤43人、失踪8人、被俘12人,损失飞机7架;其他国家军队亦损失轻微。伊拉克部署在科威特战区的43个陆军师中,36~38个师丧失战斗力,伤亡8.5~10万人,被俘8.6万人,损失坦克3874辆、装甲车1450辆、火炮2917门、飞机324架(包括被伊朗扣留的109架),87%的海军作战舰艇遭重创或被击毁。科威特直接战争损失600亿美元;伊拉克损失达2000余亿美元;美国耗资600亿美元。 海湾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战争,广泛使用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最先进的高技术武器装备。战争节奏快、烈度高、立体性强。战争表明,掌握电磁空间的控制权,对取得战争胜利具有重大意义;战略空袭已成为战争的独立阶段,空中战役的时间占整个战争的十分之一,对战争进程影响很大;在地面战斗中,实施战役欺骗、加强海空协同、实施大纵深迂回包围、重点打击对方重兵集团,对迅速达成战役目的起了重要作用;传统的作战方式,如构筑坚固的地下掩体和人防工事,大量布设水雷、地雷和开展心理战等,在现代条件下仍未失去其意义;高技术武器装备虽然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威力,但如果没有可靠的技术保障和后勤保障,则难以充分发挥作用。此战是在国际条件和地理条件特殊、双方实力对比悬殊情况下进行的,其经验教训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它是"冷战"结束后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是世界多种矛盾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对国际形势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海湾战争对美国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其干预国际事务的能力和信心,也助长了其独霸世界的野心。在海湾战争中,美国通过各种手段迅速建立起强大的反伊联盟,扮演了盟主的角色,表现出其处理国际事务的“领袖”作用;它把苏联撇在一边,无视许多国家和平解决海湾危机的建议和呼声,执意发动战争,充分暴露其支配、领导全球的野心;它仅以死亡286人的代价换来了战争的胜利,使美国在军事上重新恢复了信心,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多年来一直影响自己的“越南战争综合症”,使其干预国际事务的信心大增。海湾战争后,美国制定了“同时打赢两场局部战争”的新的地区防务战略,克林顿上台后更加快了独霸全球的步伐。 海湾战争对世界的影响:它打破世界格局,这场战争加速了苏联的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终结,客观上有利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苏联在海湾危机和战争中的表现说明,它作为两极格局中的一极已名存实亡,昔日的超级大国只能听任事态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讲,美国在海湾战争中既是打伊拉克,也是在打苏联。海湾战争后,苏联最终解体,为两极格局画上了句号。美国在海湾战争中大获全胜,成为冷战后惟一的超级大国,但这并没改变世界基本力量的对比,相反,世界加速向多极化发展。

现在世界上还有哪些国家正在战争中?包括内战

克什米尔问题——印巴冲突的由来

半个多世纪以来,印巴关系时紧时缓,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的武装冲突几乎从未中断。两国不断交恶的原因,归根到底是克什米尔问题。

克什米尔是“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的简称,位于印度、巴基斯坦、中国、阿富汗之间,面积约为19万平方公里。克什米尔问题是“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造成的。

18世纪中叶,印度次大陆开始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二战结束后,印度次大陆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1947年6月,英国最后一任驻印度总督蒙巴顿提出了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的“蒙巴顿方案”。

根据“蒙巴顿方案”的规定,印度教徒居多数的地区划归印度,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归属巴基斯坦。但对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却规定由各王公土邦自己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保持独立。当时,克什米尔地区77%的人口为穆斯林,他们倾向加入巴基斯坦; 克什米尔土邦王是印度教徒,他先是既不想加入印度,也不愿加入巴基斯坦,但最后又倾向加入印度。因此,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

印、巴分治后不久,双方为争夺克什米尔主权于1947年10月在克什米尔地区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即第一次印巴战争。1947年12月,印度将克什米尔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1948年8月和1949年1月,联合国印巴委员会先后通过关于克什米尔停火和公民投票的决议,印巴均表示接受。1949年1月双方正式停火,7月划定了停火线。克什米尔分为印控区和巴控区,印巴分别在各自控制区内建立了地方。

2004年1月7日,在印控克什米尔的查谟市西北30公里靠近印巴实际控制线的杰纳布河上,民间团体“印度青年之声”的一名成员在向河中投放装有糖果的盒子,希望这个盒子能漂到下游的巴基斯坦,把他们支持印巴对话和解的美好愿望带给巴基斯坦人民。

1953年8月,印巴两国总理会谈后发表联合公报宣布,克什米尔争端应通过克什米尔公民投票来解决。然而,1965年6月,印巴围绕克什米尔问题爆发第二次战争。11年12月,在因东巴基斯坦脱离巴基斯坦而爆发的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印度又占了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部分土地。

12年7月,印巴签署了《西姆拉协定》,双方同意在克什米尔地区尊重11年双方停火后形成的实际控制线。

为了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印巴两国***和部长级官员数次举行会谈,但一直没能达成协议。1989年后,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不断发生交火,两国均蒙受巨大损失。

2003年11月23日,巴基斯坦总理贾迈利宣布,巴军队将从穆斯林的重要节日(26日)开始,在克什米尔印巴实际控制线的巴方一侧实现单方面停火。24日,印度对这一建议表示欢迎,并于25日作出了积极回应。两国军方25日经磋商决定,自当天起在克什米尔“国际边境”、“实际控制线”和“锡亚琴实际接触线”(印方称为“实际地面位置线”)一带实现停火。双方同时表示,希望停火永久持续下去。>>

2005年4月7日,载满乘客的公交车分别从克什米尔的印控区和巴控区双向对开,这是近60年来印巴克什米尔地区之间的首次通车,开启了印巴和平进程的新篇章。

2005年10月29日上午至10月30日凌晨,经过长时间的谈判,巴印双方在伊斯兰堡达成协议,同意暂时开放克什米尔实控线5个检查站,以允许两边的居民共同展开震后救援行动。

权威回答: 海湾战争是指第一次波斯湾战争。参战方(包括伊拉克)为35个国家:阿富汗、阿根廷、澳大利亚、巴林、孟加拉国、加拿大、捷克斯洛伐克、丹麦、埃及、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洪都拉斯、意大利、科威特、摩洛哥、荷兰、尼日尔、挪威、阿曼、巴基斯坦、波兰、葡萄牙、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南韩、西班牙、叙利亚、土耳其、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英国和美国。以及伊拉克。 9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东欧剧变,两德统一,美苏之间结束长期冷战状态,保持长达40多年的两极格局迅速解体,世界战略格局向多极化方向转换。旧格局的瓦解引起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失调,造成了局部地区力量真空和失衡,一些地区性强国跃跃欲试。伊拉克为了解决与科威特的边界纠纷和石油争端,于1990年8月2日出动10万大军侵入仅1.78万平方公里的弹丸小国科威特,从而引发了海湾危机。海湾危机是伊拉克和科威特争端激化的结果,其主要原因是: 1、领土纠纷。事实上,伊拉克和科威特本是同根同种,历史上两国同属于一个国家。公元8世纪,科威特是以巴格达为首都的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1871年科成为奥斯曼帝国巴士拉行省的一个县。后来伊,科同时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923年英国策划分别建立伊拉克王国和科威特埃米尔王国。1961年科威特宣布独立,伊拉克拒不承认。长期以来,两国领土纠纷一直不断。尽管科威特不时用金钱“孝敬”伊拉克,但伊朝野上下始终认为科是伊领土的一部分,科分离出去是因为英国殖民主义者分而治之政策的产物,一心想早日收回来。 另外,伊科之间120公里长的陆地边界有一段生产石油的沙漠地区尚未画界。伊拉克指控科威特在属于伊拉克的鲁迈拉油田盗价值24亿美元的石油。科威特认为该油田南部延伸到科境内,属科领土。 2、关于石油政策。伊拉克指控科威特伙同阿联酋 超产石油,导致油价下跌,使伊拉克蒙受140亿美元的损失。 3、债务问题。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欠科威特,阿联酋 及其他海湾国家300亿美元债务。伊拉克提出与伊作战保卫了阿拉伯民族,要求正式免除欠科威特50亿美元的债务。科威特,阿联 等国认为难以接受。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不可避免地同在海湾存在巨大战略利益、而且谋求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美国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加上海湾地区一直是美国和西方的生命线(美国进口石油的20%、西欧的35%、日本的70%都来自海湾),为了控制海湾的石油,从经济和军事上打垮伊拉克,维持中东地区的稳定和势力均衡,并显示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作用,重新确立美国在全球的支配地位,美国便打着“维护正义”和“解放科威特”的旗号,迅速出兵。 海湾战争的特点: 海湾战争是一场高水平的高科技战争,是一场主要使用高科技武器装备和以之相适应的作战方法而进行的现代化战争。这场战争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样式,对二战以来形成的传统战争观念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它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投入了大量高科技武器装备,战争一高技术物资设备作为支撑;一是运用了与高技术武器装备相适应的作战方法,整个战争面貌焕然一新。即:使作战理论,编制体制,战略战术,指挥原理和后勤保障等个方面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表现在: (1)空中力量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海湾战争开创了以空中力量为主体赢得战争的先例,表明战略空袭和反空袭是未来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有时甚至是惟一的战争样式(如同科索沃战争一样)。 (2)电子战成为未来战争的核心,对战争进程和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电磁优势将成为现代战场双方激烈争夺的制高点。 (3)作战空域空前扩大,战场向大纵深、高度立体化方向发展,不存在明显的前方和后方。 (4)高技术武器大大提高了作战能力,使作战行动向高速度、全天候、全时域发展。 海湾战争不仅是冷战时期向冷战后时期的转折点,也是机械化战争时代向信息化战争时代的重大转折点。有人评价海湾战争是“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现在看来应当认为是由机械化战争时代向信息化战争时代转变中的最典型的一场战争。海湾战争保留了机械化战争的最先进样式。连续38天的空袭是以空中力量为主配合大量的精确制导武器对敌人的远程攻击,是一种非线式作战,没有前后方、没有明显的战线划分,开辟了许多新的战争样式。应该说这是在核威慑下的20世纪最典型的高技术局部战争。 海湾战争的影响: 海湾战争中,美军亡390人、伤3336人、被俘21人、失踪45人,损失飞机34架、直升机22架、坦克35辆,2艘海军舰只触雷负伤;英军亡36人、伤43人、失踪8人、被俘12人,损失飞机7架;其他国家军队亦损失轻微。伊拉克部署在科威特战区的43个陆军师中,36~38个师丧失战斗力,伤亡8.5~10万人,被俘8.6万人,损失坦克3874辆、装甲车1450辆、火炮2917门、飞机324架(包括被伊朗扣留的109架),87%的海军作战舰艇遭重创或被击毁。科威特直接战争损失600亿美元;伊拉克损失达2000余亿美元;美国耗资600亿美元。 海湾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战争,广泛使用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最先进的高技术武器装备。战争节奏快、烈度高、立体性强。战争表明,掌握电磁空间的控制权,对取得战争胜利具有重大意义;战略空袭已成为战争的独立阶段,空中战役的时间占整个战争的十分之一,对战争进程影响很大;在地面战斗中,实施战役欺骗、加强海空协同、实施大纵深迂回包围、重点打击对方重兵集团,对迅速达成战役目的起了重要作用;传统的作战方式,如构筑坚固的地下掩体和人防工事,大量布设水雷、地雷和开展心理战等,在现代条件下仍未失去其意义;高技术武器装备虽然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威力,但如果没有可靠的技术保障和后勤保障,则难以充分发挥作用。此战是在国际条件和地理条件特殊、双方实力对比悬殊情况下进行的,其经验教训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它是"冷战"结束后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是世界多种矛盾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对国际形势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海湾战争对美国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其干预国际事务的能力和信心,也助长了其独霸世界的野心。在海湾战争中,美国通过各种手段迅速建立起强大的反伊联盟,扮演了盟主的角色,表现出其处理国际事务的“领袖”作用;它把苏联撇在一边,无视许多国家和平解决海湾危机的建议和呼声,执意发动战争,充分暴露其支配、领导全球的野心;它仅以死亡286人的代价换来了战争的胜利,使美国在军事上重新恢复了信心,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多年来一直影响自己的“越南战争综合症”,使其干预国际事务的信心大增。海湾战争后,美国制定了“同时打赢两场局部战争”的新的地区防务战略,克林顿上台后更加快了独霸全球的步伐。 海湾战争对世界的影响:它打破世界格局,这场战争加速了苏联的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终结,客观上有利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苏联在海湾危机和战争中的表现说明,它作为两极格局中的一极已名存实亡,昔日的超级大国只能听任事态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讲,美国在海湾战争中既是打伊拉克,也是在打苏联。海湾战争后,苏联最终解体,为两极格局画上了句号。美国在海湾战争中大获全胜,成为冷战后惟一的超级大国,但这并没改变世界基本力量的对比,相反,世界加速向多极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