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人员负担油价_失业率下降的背景是油价高企
1.央行怎么控制失业率
2.非农数据对原油有什么大的影响吗?
3.失业率=自然失业率-α(实际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 怎么理解?宏观内容,详细说一下吧,多谢啦~
这个问题涉及到非常复杂的政治经济和地缘关系,下面就通过几个比较容易理解的理由来给你解释一下吧。
第一是工业体系庞大,难以灵活调度。要知道沙特的经济基本靠的就是石油工业了,所以在国内建设了非常多的石油设施。对应的利益集团、工人以及各种设备非常庞大、如果你要减产,必然会减少产出,减少产出就用不了那么多劳动力,而劳动力不需要了就会导致大部分人失业,失业就会造成国内局势动荡,为社会增添非常多的不确定性。如果真的爆发什么危机,那个时候又要花非常高昂的代价才能平息。所以说,这样一算,即便是不挣钱甚至赔钱也要比盲目的去减产石油好得多。
第二是人为调控很难跟得上市场规律。要知道,石油价格的增长和下跌最终还是受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调控的。即便是一个国家政体,也很难掌握经济的走势,更不要说根据经济走势来提前调整自己的石油生产了。所以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出现某种情形的时候尽最大可能进行调控。但通常的经验是,人为参与的力量越多,对扭转经济的效果越差。所以现在很多都取静观其变的态度。因为如果把时间尺度放大,我们就会看到经济走势总是呈现周期性波动的,这个大趋势人为改变不了。
第三是涉及到石油工业的特殊性。不少人由于对石油工业的结构以及内部流程不了解,所以容易产生误解。要知道,石油并不是我们小工作坊里生产出来的馒头花卷,可以根据需要随时的控制产量。在期货市场上,石油也是重要的产品,很多国家都是提前就在沙特定好了大量石油的。而期货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只按照最初合同的价格进行交付。所以系如果沙特减少生成,很可能不少订单就无法满足了,进而造成的违约损失更大。
央行怎么控制失业率
被迫离职的法律依据
被迫离职的法律依据,公司一般是不能无故辞退员工的,无故辞退则需要支付一定的补偿金,所以有不少无良公司会让员工被迫离职,下面一起来看看被迫离职的法律依据。
被迫离职的法律依据1一、哪些条件能构成被迫辞职
依据《劳动合同法》第38条的规定,公司存在以下违法行为,员工可以“被迫辞职”:
1、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2、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3、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4、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5、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时存在欺诈、胁迫、趁人之危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6、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
二、被迫辞职可以领失业金吗
《失业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失业人员,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
(一)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照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的;
(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三)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办法》也明确规定,失业人员符合《失业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条件的,可以申请领取失业保险金,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
其中,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是指下列人员:
(一)终止劳动合同的;
(二)被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被用人单位开除、除名或辞退的;
(四)根据《劳动法》第三十二条第二、三项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而《劳动法》第三十二条第二、三项规定的情形恰好符合陈某解除劳动合同的理由,即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
因此,劳动者因公司存在违法行为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属于“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情形,应当享有失业保险待遇。
被迫辞职尽量不要写辞职信,以免形成主动辞职。并且要有充份的证据,使你被迫辞职的证据。这个证据必须能够证明与公司有关,有公司的痕迹才有用,比如,有章、有签字等等。
向公司发函,"关于某人因为某公司不依据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条件而申请 被迫解除劳动合同的函",快递单上 一定要写全这个函的全称,争取尽量把具体的不提供劳动条件的理由也写上。 等公司受到后,保留快递的寄送记录。准备相关材料去申请劳动仲裁。若仲裁没结果,那就起诉至法院。
被迫离职的法律依据2如何认定为被迫辞职
如何认定为被迫辞职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
公司未经协商,擅自变更劳动合同主要内容,停发工资、停缴社会保险,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迫使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关系意向的,公司应该承担违约责任,应该补发拖欠员工工资,给付经济补偿金并可支付赔偿金。
《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八条 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公司未经协商,擅自变更劳动合同主要内容,停发工资、停缴社会保险等行为导致员工被迫辞职的都属于被迫辞职,这样的.行为公司应该支付工资并且需要支付劳动者双倍补偿金。
被迫离职的法律依据3如何收集被迫辞职的证据
如果是被迫辞职,应收集被迫辞职的相关证据。保存好以前的绩效考评,以及一些量化的指标,同时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录音、录像、短信、电子邮件等形式都可以进行收集。
当遭遇被迫辞职如何保障自己的权益
如果是你被迫辞职,想要获得相应的补偿金的话,下面三点记清楚:
1、你一定不要递交辞职申请书,因为一旦你递交了辞职申请书,说明你是主动提出离职的,主动提出离职的不能够获得经济补偿金。
2、就算不情愿也要去找你的主管沟通,强烈要求待职工作,一般公司也不是傻子,会各种给你调一些岗位,薪资,总的来说就是对你心理尽享打击,这种情况你都要取得公司的书面文件,一定要有书面文件,资料来说明公司的做法,当然,你可以理直气壮的回复公司,不同意,不接受,给他们说明你的理由。
3、公司想顺理成章的撵你走,必须要有证明你“不能胜任工作”的证据,这其实是一个和抽象的概念,所以说,保存好以前的绩效考评,以及一些量化的指标,当然,这些东西其实也不能作为判断是否胜任工作的理由,但是这可以是你胜任工作的凭证。
如果是你被迫辞职,你可以依法获得下面这些赔偿:
1、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被要求支付赔偿金。
如果说用人单位没有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解除劳动合同,将会被认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这时候,劳动者有权利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
2、赔偿劳动关系解除期间的社会保险待遇。
如果是劳动者在劳动关系解除期间,因为工作期间的以外事故或者是患病被认定是工伤的,因为劳动关系解除期间用人单位没有为该员工办理社会保险,那么相应的工伤保险应该有用人单位承担。
非农数据对原油有什么大的影响吗?
通货膨胀是一个经济术语,指的是一段时间内价格水平持续普遍上升。因此,这将转化为货币价值下降和购买力下降。计算通货膨胀的主要方法是消费物价指数和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石油价格可能是通货膨胀的替代指标,因为该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用于许多不同的目的,并且实际上会影响经济体价格形成的所有要素。重要的是要理解,如果通货膨胀率在一段时间(例如10年)内保持稳定的正数(例如1%),并且即使通货膨胀率没有变化,购买力最终也会丧失。
作为一种经济现象,通货膨胀可能是不同原因造成的。这些原因之间的常规区别是:
通货膨胀是一个经济术语,指的是一段时间内价格水平持续普遍上升。因此,这将转化为货币价值下降和购买力下降。计算通货膨胀的主要方法是消费物价指数和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石油价格可能是通货膨胀的替代指标,因为该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用于许多不同的目的,并且实际上会影响经济体价格形成的所有要素。重要的是要理解,如果通货膨胀率在一段时间(例如10年)内保持稳定的正数(例如1%),并且即使通货膨胀率没有变化,购买力最终也会丧失。
作为一种经济现象,通货膨胀可能是不同原因造成的。这些原因之间的常规区别需求拉动性通货膨胀是总需求增加和经济无法生产足以满足需求增加的结果。总需求是由消费者支出,支出,投资和净出口形成的,而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的任何增长如果没有相关的有效回应,都会造成通货膨胀。当的使用接近其全部使用且短期总供给最缺乏弹性时,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的可能性更高。因此,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经济无法满足需求增加所致。总需求增加可能是由于:
-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当货币当局扩大货币供应量时,就会有更多的可用货币,消费会受到激励,因此总需求的增加会导致通货膨胀。如果经济增长低于货币增长,就会出现通货膨胀。 货币主义者捍卫货币政策,以有效控制通货膨胀率以抵消经济增长。
-扩张性财政政策:此类政策可以通过增加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或直接通过干预来间接增加总需求。
-出口增长:出口增长可能有两个主要原因。第一个是一国货币贬值的结果。出口将增加,因为这些产品在国外似乎更便宜,因此总需求增加。第二个原因是外国财富的增加,这将使他们能够进口更多其他国家的产品。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总需求增加,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消费者信心增强:每当消费者对经济状况充满信心时,他们就会倾向于减少储蓄水平,消费更多,从而增加总需求。
通货膨胀是一个经济术语,指的是一段时间内价格水平持续普遍上升。因此,这将转化为货币价值下降和购买力下降。计算通货膨胀的主要方法是消费物价指数和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石油价格可能是通货膨胀的替代指标,因为该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用于许多不同的目的,并且实际上会影响经济体价格形成的所有要素。重要的是要理解,如果通货膨胀率在一段时间(例如10年)内保持稳定的正数(例如1%),并且即使通货膨胀率没有变化,购买力最终也会丧失。
作为一种经济现象,通货膨胀可能是不同原因造成的。这些原因之间的常规区别是:
2020年失业是一种什么体验?
zhihu广告_查看详情
需求拉动性通货膨胀是总需求增加和经济无法生产足以满足需求增加的结果。总需求是由消费者支出,支出,投资和净出口形成的,而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的任何增长如果没有相关的有效回应,都会造成通货膨胀。当的使用接近其全部使用且短期总供给最缺乏弹性时,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的可能性更高。因此,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经济无法满足需求增加所致。总需求增加可能是由于:
-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当货币当局扩大货币供应量时,就会有更多的可用货币,消费会受到激励,因此总需求的增加会导致通货膨胀。如果经济增长低于货币增长,就会出现通货膨胀。 货币主义者捍卫货币政策,以有效控制通货膨胀率以抵消经济增长。
-扩张性财政政策:此类政策可以通过增加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或直接通过干预来间接增加总需求。
-出口增长:出口增长可能有两个主要原因。第一个是一国货币贬值的结果。出口将增加,因为这些产品在国外似乎更便宜,因此总需求增加。第二个原因是外国财富的增加,这将使他们能够进口更多其他国家的产品。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总需求增加,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消费者信心增强:每当消费者对经济状况充满信心时,他们就会倾向于减少储蓄水平,消费更多,从而增加总需求。
如果生产成本较高,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是代理商提高价格以维持其利润率的一种反应。生产成本可能由于以下原因而增加:
-劳动力成本上升:新的措施可能意味着招聘成本的增加(调整成本,请参阅Cahuc的调整成本模型)或工资税的增加。正如Layard-Nichell NAIRU模型所解释的,工会还可以通过使用谈判权来迫使公司提高工人的工资。
-原材料成本上升:原材料成本上升可能是由不同原因造成的。本国货币的贬值可能影响那些依靠进口原材料进行生产的公司,因为购买相同的原材料将使他们花费更多的本国货币。由于补贴,政策和税收会影响原材料价格和整体价格,因此法规再次发挥重要作用。由于自然灾害,原材料成本也会增加。记住油价在价格形成中所起的作用也很重要,因为当前世界经济高度依赖油价。
通货膨胀是一个经济术语,指的是一段时间内价格水平持续普遍上升。因此,这将转化为货币价值下降和购买力下降。计算通货膨胀的主要方法是消费物价指数和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石油价格可能是通货膨胀的替代指标,因为该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用于许多不同的目的,并且实际上会影响经济体价格形成的所有要素。重要的是要理解,如果通货膨胀率在一段时间(例如10年)内保持稳定的正数(例如1%),并且即使通货膨胀率没有变化,购买力最终也会丧失。
作为一种经济现象,通货膨胀可能是不同原因造成的。这些原因之间的常规区别是:
2020年失业是一种什么体验?
zhihu广告_查看详情
需求拉动性通货膨胀是总需求增加和经济无法生产足以满足需求增加的结果。总需求是由消费者支出,支出,投资和净出口形成的,而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的任何增长如果没有相关的有效回应,都会造成通货膨胀。当的使用接近其全部使用且短期总供给最缺乏弹性时,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的可能性更高。因此,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经济无法满足需求增加所致。总需求增加可能是由于:
-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当货币当局扩大货币供应量时,就会有更多的可用货币,消费会受到激励,因此总需求的增加会导致通货膨胀。如果经济增长低于货币增长,就会出现通货膨胀。 货币主义者捍卫货币政策,以有效控制通货膨胀率以抵消经济增长。
-扩张性财政政策:此类政策可以通过增加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或直接通过干预来间接增加总需求。
-出口增长:出口增长可能有两个主要原因。第一个是一国货币贬值的结果。出口将增加,因为这些产品在国外似乎更便宜,因此总需求增加。第二个原因是外国财富的增加,这将使他们能够进口更多其他国家的产品。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总需求增加,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消费者信心增强:每当消费者对经济状况充满信心时,他们就会倾向于减少储蓄水平,消费更多,从而增加总需求。
2020年失业是一种什么体验?
zhihu广告_查看详情
如果生产成本较高,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是代理商提高价格以维持其利润率的一种反应。生产成本可能由于以下原因而增加:
-劳动力成本上升:新的措施可能意味着招聘成本的增加(调整成本,请参阅Cahuc的调整成本模型)或工资税的增加。正如Layard-Nichell NAIRU模型所解释的,工会还可以通过使用谈判权来迫使公司提高工人的工资。
-原材料成本上升:原材料成本上升可能是由不同原因造成的。本国货币的贬值可能影响那些依靠进口原材料进行生产的公司,因为购买相同的原材料将使他们花费更多的本国货币。由于补贴,政策和税收会影响原材料价格和整体价格,因此法规再次发挥重要作用。由于自然灾害,原材料成本也会增加。记住油价在价格形成中所起的作用也很重要,因为当前世界经济高度依赖油价。内在的通货膨胀,有时也称为工资价格螺旋或由期望引起的通货膨胀(由期望增加的菲利普斯曲线解释),是代理人前几年的经验及其建立理性期望的能力的结果。在通货膨胀率趋势中,代理商将尝试预期以下价格上涨。一方面,工人们将要求更高的工资,以此来避免失去购买力。另一方面,企业将提高价格以维持其利润率。有时将其称为工资价格螺旋,因为其中一个将导致另一个,从而导致通胀惯性。
重要的是要看到通货膨胀在经济中起着关键作用。从菲利普斯曲线可以看出,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权衡。在大选之前,可能会试图以较高的通货膨胀为代价来降低失业率,以使其看起来好像经济好于预期,从而赢得选票。这就是为什么货币政策应由独立机构负责的原因,在大多数国家,该机构可以转变为中央银行。
失业率=自然失业率-α(实际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 怎么理解?宏观内容,详细说一下吧,多谢啦~
1、非农数据:非农数据,是指非农业就业人数、就业率与失业率这三个数值。顾名思义,就是反映美国非农业人口的就业状况的数据指标。这三个数据每个月第一个周五北京时间(冬令时:11月--3月)21:30,(夏令时:4月--10月)20:30发布,数据来源于美国劳工部劳动统计局。\x0d\\x0d\2、非农数据对原油价格影响:\x0d\非农数据对原油价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原油消费阶段。\x0d\如果非农数据明显好于预期,市场会普遍认为经济形势向好,工业与民用领域的原油消费都会增加。这会促使油价上涨,投资者将倾向于买进原油做多。此后原油价格一般会上涨150-250个基点。\x0d\反之原油价很可能下跌。
你的问题其实就是,菲利普斯曲线——难于抉择的痛苦曲线
我们有必要了解几个方程式。
1 MV=Py
2 m=M/P
3 失业率=自然失业率—a(实际通货膨胀率—预期通货膨胀率)(变量a是衡量失业对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反应有多大的一个参数)
自19855年,远在英国任教的新西兰国籍的经济学家菲利普斯发表了一篇是他成名的文章,这篇文章的题目叫做《1861—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在这篇文章发表两年后,萨缪尔森和索罗利用美国数据表明了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类似的负相关的关系,并把这种关系称为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斜向下的表示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短期权衡取舍的曲线。
事实上在我看来萨缪尔森和索罗之所以如此热心,是因为这条曲线为决策者提供了一种可能的经济结果的菜单,那么根据这条曲线,有权力的决策者们就可以通过选择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做出一个相对有利的抉择。
相比于这个我们可以讨论下高鸿业老教授在书中所相对缓和的提到的希柏斯模型。有兴趣的可以对照高老头书中所描述的LL和RR曲线对照看,可以发现相对缓和的RR曲线与菲利普斯曲线相交而产生的高通货膨胀率会使富人的财富大量缩水,这使是富人痛苦的。相对陡峭的LL曲线和菲利普斯曲线相交而产生的高失业率会使穷人损害较多。总之,不管是LL还是RR,菲利普斯曲线都是一条令人痛苦的曲线。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的观点,决策者可以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来调控社会上可以容忍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组合。但是,就像哲学家所说的那样,每一个经济学理论的提出,就必然有相应的经济理论提出反对。因为这个世界上经济有凯恩斯主义和古典主义之分。
1986年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在长期货币政策中,由于货币中性的设,并不能改变失业率。那么也就是说明了货币政策的短期有效性和货币政策的长期的无效性。在弗里德曼看来,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的垂直的直线,始终处于自然失业率的水平,无论是否增加货币供给,都不能改变失业率。相反,菲利普斯曲线就相当于一个,看似给了决策者一个可以选择的经济菜单,但是往往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在长期内不但无法减少失业率,还会产生高通货膨胀率。
我们用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数据来具体说明。1961到1968年几乎完美的再现了菲利普斯曲线,美国决策者通过扩张型的货币政策成功减少了失业率,虽然是以高通货膨胀率为代价的,如果事实上真的能这样,那么我们也是可以容忍的。但是到了11—13年的时候,佛理德曼的理论发生了效力,因为根据实际数据的观察到11失业率又回到了1961年的水品,只是这一回,通货膨胀率已经大大提高了。
那么为什么会如此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弗里德曼和索罗把预期的通货膨胀这个新的变量引入了菲利普斯曲线。预期的通货膨胀衡量人们预期物价总水平的变动幅度。
在低预期的通货膨胀时,由于扩张性的政策使经济沿着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向上移动,但在长期中,预期通货膨胀上升,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向右移动,那么就使失业率又回到了原来的水品上,只是通货膨胀率提高了。
那么回到我们关于美国的案例上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到美国那段时间产生了滞涨阶段,所谓滞涨就是高失业率和高通货膨胀率。那么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滞涨阶段就是因为美国60年代的扩张型的货币政策使通货膨胀率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同时预期的通货膨胀率的也较高。当然这是一部分原因。
最重要的还是来自中东的阿拉伯酋长们给美国的经济学家们一个重大的教训。因为他们成立了一个名叫欧佩克的石油输出组织,严格限制了石油攻击。在AS-AD模型中反应出来,就是AS曲线向左移动所造成的恐怖的SUPPLY SHOCK,因为这不仅造成物价上涨和产量降低,更重要的是是菲利普斯曲线向右移动了一段距离,这意味着决策者们如果想降低失业率将付出更大的通货膨胀率。这更使人痛苦了。
当年的美储联刚上任的沃尔克将面临一个难以容忍的局面,因为那时美国的通货膨胀率竟然高达10%,一般的来说4%的通货膨胀率是安全的,但是如今的却高达了150%。这对于一向是反通货膨胀的强硬派的沃尔克来说,这也是需要做出勇气来做出选择的。因为就在当时的研究表明在统计学上提出了一个牺牲率,指在通货膨胀每减少一个百分点必须牺牲的产量是5%。也就是说如果沃尔克想要通货膨胀率降低到安全水品也需要付出30%的产量,这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是致命的打击。
许多人认为可以把这30%的产量牺牲分摊到3年,5年,10年中,但是按中国人的思维角度来分析,长痛不如短痛,不过怎么说都是痛苦的。
当然由卢卡斯,萨金特,巴罗这些经济学家却提出了理性预期与无代价的反通货膨胀的可能性,虽然最后的数据表明沃尔克用的紧缩型货币政策依然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但不可否认的是代价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大,也许就是理性预期发生了效用。
那么接下来的格林斯潘时代,延续沃尔克的通货膨胀政策再加上OPEC内部成员的不合所造成的石油供给的有利冲击带来的好运。造就了格林斯潘的辉煌。也就是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繁荣阶段。
综上所述,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就好像一个庞氏,只能使决策者沉浸在短时间的降低失业率的幻想中,而一旦几年后的高通货膨胀率的后果,使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经历痛苦。
从这个角度来考虑,它的确是一条令人痛苦的曲线。
通胀率与失业率
上世纪六十年代,萨缪尔森与索洛对菲利普斯曲线作了一个新的表述,他们认为工资成本是总成本中重要和稳定的部分,鉴于企业往往用成本加成定价的方法制定价格,从而在工资水平与价格水平之间,在货币工资变动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建立了紧密而稳定的关系,据此以通货膨胀率取代原始菲利普斯曲线的货币工资变动率,这就是我们现在通常看到的菲利普斯曲线,即以通货膨胀率为纵坐标、以失业率为横坐标的菲利普斯曲线。应该说,萨缪尔森与索洛的新表述,并没有对原始菲利普斯曲线构成实质性的改变,因为他们对通货膨胀率的定义只是工资增长率减去劳动生产率的一个差额(21注释),这里的通货膨胀率本质上只是工资变动率的另外一种表述而已。需要强调的是,萨缪尔森与索洛的观点也是当时为人们普遍认同接受的观点,不仅费雪包括菲利普斯与弗里德曼等都持有相同的观点(注释22),然而就是这一关键点被世人遗忘了。
原始的菲利普斯曲线斜率为负值,这是其本质特征,失去了这一点也就失去了菲利普斯曲线的全部意义。弗里德曼在《通货膨胀与失业》一文中写道:“近些年来,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时常伴随着较高(而不是较低)的失业率;对于为期几年的时期来说则尤为如此。这类时期的简单的、统计性的菲利普斯曲线为正,而不是呈垂直状态。”试问一切不是负斜率的所谓菲利普斯曲线还是菲利普斯曲线吗?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父亲与失业率的母亲生了菲利普斯曲线这个儿子,它的先天基因决定了这条曲线的斜率是负值;如果斜率不是负值,那就应该做一做亲子鉴定。弗里德曼所谓正斜率菲利普斯曲线的父亲还是那个原名称作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父亲吗?还是那个现名称作工资增长率减去劳动生产率的通货膨胀率的父亲吗?在弗里德曼那里,父亲已经换了新人了。弗里德曼的原话是在他16年获得诺贝尔奖时说的,所谓的“近些年来”显然说的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学人都知道当时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石油价格飞涨引起的,即被称作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因此,正斜率的菲利普斯曲线的父亲虽然与负斜率的菲利普斯曲线的父亲同名也叫通货膨胀率,但不是同一个父亲。
萨缪尔森与索洛对菲利普斯曲线的新表述以后,在通货膨胀这个大帽子下,放入了太多太多的内容,争议的焦点已经远离了“劳动岗位增减”这一本质命题。我们现在对通货膨胀的定义,通常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持续地明显地上涨,并且人们把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联系在一起的时候,通常又不追究通货膨胀的原因,于是表面上好像是在讨论菲利普斯曲线,实际上根本就不沾边。
产生通货膨胀的原因有多种多样,比如需求拉动型的、成本推动型的等等,不同原因产生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率的关系也各不相同;每一种通货膨胀与失业率的关系,归根结底要看这种通货膨胀究竟是增加劳动岗位还是减少劳动岗位。工资变动率与劳动岗位增减的关系(即1861-1913年的英国存在的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关系),利普西已经作出了精辟的阐述,菲利普斯曲线不仅在实证的方面,而且在理论的方面也是毋庸置疑的。问题是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现了二次石油危机引起的滞胀即失业问题与通货膨胀并存,出现了一条被称之为正斜率的菲利普斯曲线。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石油危机之前,主要出现的是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与工资上涨过快引起的通货膨胀。萨缪尔森的《经济学》第四十一章的一个小节题目是“新类型的通货膨胀?”,萨缪尔森写道:“现在和过去的通货膨胀的区别是:在到达可以辨认的充分就业之点以前,在劳动市场尚未紧俏和设备尚未得到充分利用以前,物价和工资已经开始上升。” (见萨缪尔森《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下册266页)萨缪尔森还写道:“---应该承认一种新类型的通货膨胀的存在,即:‘成本推动的(或卖方的)通货膨胀’,这种类型在很大的程度上有别于旧式的‘需求拉动的(或买方的)通货膨胀。’” (见萨缪尔森《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下册264页)
现在的学界,关于通货膨胀效应的问题已经形成了一些共识,大都认为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促进就业,因为需求增加导致产出水平提高;认为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引致失业,因为增加成本将抬高价格抑制需求。不难看出,同样被冠于通货膨胀的名称,一个可以促进就业,一个反过来可以引致失业;一个是用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率配对,一个是用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率配对,这就是所谓的菲利普斯曲线斜率为负值与斜率为正值的来由。
顺便说一句,工资上涨过快引起的通货膨胀,学界一般也把它归入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只是这种劳动要素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不同与石油价格暴涨推动的通货膨胀(非劳动要素成本推动型)。劳动要素成本上涨即工资上涨一方面推高一般价格水平抑制需求,另一方面也提升社会购买力增加总需求;石油价格暴涨引起的通货膨胀只是抑制消费,却不可能提升购买力增加社会总需求。因此,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是最为重要的。
按照凯恩斯的理论,只有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即在大于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才会出现通货膨胀。因为滞胀是伴随着高失业的高通胀,于是就有人认为凯恩斯的理论出现了危机。实际上凯恩斯的理论与高失业高通胀的双高现象根本就不沾边。凯恩斯关注的是填补储蓄大于投资的缺口,凯恩斯原本说的只是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关系。由于三大基本心理规律(消费倾向递减;投资倾向递减;流动性偏好)的作用,社会的总储蓄大于总投资,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在社会存在闲置的情况下,凯恩斯主张的增加消费,扩大投资,相应的产出增加只是增加劳动岗位降低失业率,而不推高通货膨胀(23注释);而在社会充分利用的情况下,相应的产出增加一方面会增加劳动岗位,另一方面还会推高通货膨胀(24注释)。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现的石油危机,不是一个需求决定供给或者说不是一个总需求与总供给关系的问题,而是一个供给冲击对总需求与总产出的影响或者说是总成本对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决定问题。石油是极为广泛使用的基础性原材料,石油的价格对于总成本水平的决定有着足够的权重,油价暴涨总成本提高推动了一般价格水平;一般价格水平的上升导致总需求下降,总需求下降又导致相应的总供给下降。因此石油危机一方面导致通货膨胀,另一方面又导致总供给下降、劳动岗位减少、失业率增加(25注释)。石油价格暴涨可以制造滞胀,石油价格暴跌也可以制造滞胀的反面:1986年欧佩克成员国内部发生争执,原油价格下降一半,美国经济从七十年代的滞胀走到了八、九十年代的高增长低通胀。综上所述,所谓的凯恩斯理论的危机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关公战秦琼的问题(26注释)。
菲利普斯、萨缪尔森是分析工资变动率、通货膨胀率背后的劳动岗位增减,他们将劳动岗位增减与失业率配对生产的是纯正的负斜率的菲利普斯曲线;弗里德曼只是看到了石油危机引起的通货膨胀,弗老将非劳动要素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配对生产的是冒牌的正斜率的伪菲利普斯曲线。
关于通货膨胀的成因,学界还有不同的看法和分类,我们劈开这些争论,关注一般物价水平,关注一般物价水平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我们先作一个如下的图:
其中P为一般物价水平,Y为总产出,S为总供给曲线,D为总需求曲线。我们现在定,总产出增加意味着劳动岗位增加(详见下文),于是就可以根据通货膨胀对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的影响结果,究竟是增加总产出还是减少总产出,凡是增加总产出的就是促进就业;凡是减少总产出的就是引致失业。
希望能帮到你。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