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史以来油价最低涨幅_油价近几年价格最高
1.油价重回5元时代,年内油价是否会出现涨幅?
2.油价的涨跌跟什么因素有关?
3.油价涨幅最大的一次
4.调价窗口今晚开启,国内油价或现四连跌
在经历了今年国内油价“十涨一跌”之后,国际原油价格迎来了今年罕见的“5连跌”。布伦特原油从125美元/桶的最高点下降至111美元/桶,创下6月份以来油价新低,预计国内成品油价格在下一个调整窗口也会迎来年度的第二次下跌。可能许多人都在幻想着,这是一个开始,油价或许已经见顶,不久就会掉头向下,重返“6元时代”。
油价还能回到“6元时代”吗?答案是中短期内适度回落是可能的,但大概率是不会回到6元的起点了。
先从国内看,要知道,这些年国内油价的调整规律就是国际原油涨价,国内成品油就涨价;国际原油降价,国内成品油就小幅降价或者不降价。
看看2008年的时候,国际原油价格最高去到147美元,那时候国内成品油价格才是每升6元左右。如今国际原油价格不过是冲到120美元一线,但国内成品油价格已经向10元/L冲刺了。
为什么?专家给出了权威的解释,不是现在的油价太贵,而是因为2008年那个时候我们国内的油价太低了,国内的“三桶油”都是亏损经营的,都要靠巨额补贴活着。所以才有了后来的成品油调价机制,慢慢让国内油价与国际接轨。即便如此,如今的“三桶油”虽然经营状况有改善,但仍然还是在亏损边缘的。
因此,借着这一轮油价上涨的势头,正好可以对国内偏低的油价做出调整。油价起起落落是正常的市场调整,可以回到“不太贵”的8元、7元时代,但不太可能回到“超便宜”的5元、6元时代。
从国际上来看,全球的通胀、美联储加息、俄乌战争等等因素都在助推着国际油价在高位运行,有下跌的可能,但没有回到原点的动力。
目前的国际原油市场,需求大于供给。俄乌战争爆发后,俄罗斯这个重要的石油生产输出国被强行逐出了国际大宗市场,导致国际油价走高。
美国虽然有着丰富的页岩油,一度依靠页岩油将国际原油价格上限降至每桶120美元。但美国国内目前通胀和加息压力高企,让页岩油生产商根本没有动力去进行扩产,不扩产就稳不住原油价格。
中东的兄弟们手握着原油储备静观其变,欧佩克在石油减产上还没松口,就等着跟太平洋对岸谈条件。
这样的国内国际形势条件下,想要国内油价回到6元时代,除非出现重大变故导致全球石油需求迅速大幅缩减,就像2020年疫情首次爆发时一样,进而国际原油价格重挫,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但别忘了,我们国内油价调整还有一个保护机制。当国际油价低于30美元时,国内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就会触发下跌保护,也就是说原油价格即使继续下跌,国内汽油价格也不再下跌。因此,油价回到6元时代是完全不可能的!
油价重回5元时代,年内油价是否会出现涨幅?
我们先来简要回顾一下国际油价在近几年来的上涨过程。 在2001年911前后,当时的油价在每桶20 美元左右。而到2003年初,油价上涨接近30美元/桶。一年后的2004年初,更突破40美元/桶关口。到2006年初,油价开始接近60美元/桶大关。而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则先后突破80、90美元/桶的关口,直至2008年初的百元大关。 当然,国际油价最近突破百元大关,有一定的偶然性,主要是受到市场利空因素的影响。例如,2008年初尼日利亚石油港口城市的武装,令人们担心这个世界第八大石油出口国的石油供应可能进一步缩减。同时,美国能源情报署公布的数字显示,美国原油库存已连续7个星期下降,并已降低到2005年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但偶然性中也有必然性,因为在那些左右油价的供求关系中,包括需求量、产出量、国际政策、金融、投资(投机)衍生性因素中,又确实包含着推动油价持续走高并保持高位的成份。我们来逐一加以分析。 首先来看世界经济与石油需求。我们知道,这一轮油价高企,并不某个突发导致的短期变化,而是受到了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而普遍增长的有力推动。研究表明,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GDP增长明显快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石油消耗量的增长也明显快于发达国家,而且,发展中国家石油消耗的增幅显著高于GDP的增幅。 国际能源署《世界能源展望》预计,世界石油需求的持续增长,可能在2015年前后回引发更加严重的供应问题。这其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需求增长来自发展中国家。有的机构,如埃克森美孚公司预测,全球石油需求80%的增长部分,将来自发展中国家。 在考虑石油需求方面,交通系统、特别是汽车,需要格外被提及。以美国为例,美国拥有近3亿辆汽车,被称为“车轮上的国家”。美国石油消费占全球石油消费的25%,但石油生产只占全球石油产量的大约9%。美国经济、特别是美国交通系统的燃料,有%是石油。 中国汽车拥有量的猛涨,也使得石油消费强劲。中国现在将近有2050万辆车,与上世纪90年代初相比增长了3倍,近年来车辆的销售增长率一直在20%以上。自1993年以来,一直就是石油净进口国。目前,石油需求的近半依赖进口。至于邻国日本和韩国,石油更是100%依赖进口,突显亚洲经济的火车头对石油的巨大需求量。 其次来看石油的供给与储备。总的情况是全球石油供应的增长,赶不上需求的增长。世界性石油供应短缺现象,在短期内还会呈现加剧态势。用有的学者比较悲观的描述,就是世界每消耗了两桶石油的同时,却只发现一桶新石油的产能,因为世界上大多数成熟油田的产能都处于下降的趋势之中。 美国已开完大多数的传统油田。英国北海石油的产量从1999年就开始衰退。墨西哥油田也在2006年达到产量峰值。沙特的7大油田占全国石油供应的90%,但产能也在逐年衰退。在中国,约占石油总产量30%的大庆油田,产量也以2-3%的年均速度递减。第二大油田辽河油田的产量也一直在下降。几乎全球都在发生相似的情况:产量达到最高点后,面临两倍数的下降。下降的速度,快于预期。 当然,我们说全球石油紧张和产量下降,主要是指开条件优越、天然油质好、经济价值高的高效、低成本的轻质油田(传统油田)的储量和产能减少,并不否定全球范围内其他类型的油田和其他形式的产油方式的存在和扩张潜力。事实上,油价有反作用力。在油价处于低位时,传统油田之外的其他类型的油田和其他形式的产油方式是没有开发价值的,反之则不然。 打个比方,传统油田的产油成本低。按美国能源部的测算,包括勘探、开、运输成本在内,传统油田的生产成本一般在10美元/桶以内,理论售价应在40美元/桶之间。油条件特别好的国家,如沙特,原油生产成本可低至3-4美元/桶 - 在那里,人们只要向大油田的底部加水压,油质好、价值高的轻质油便浮到表面。可惜的是,这样的优质大油田正越来越少,跟不上需求的增长。 所以,综合石油需求、供应与价格的狭义的相互影响来看,有三句话可以概括:第一、快速增长的石油需求,拉动油价持续上涨;第二、传统油田产量的下降,推动油价提升;第三、油价上涨带动传统油田之外的其他类型油田和其他形式产油方式的扩张,反过来缓解石油供需矛盾,抑制油价过高的攀生。 所谓传统油田之外的其他类型油田,典型的类型包括油页岩矿、油沙矿、以及分布在北部高纬度寒冷地带的特殊油田。 作为前者,油页岩看起来象普通岩石,但加热后就会渗出油泡。美国、中国、巴西、爱沙尼亚、澳大利亚等国都有此类油页矿。美国更是独占优势,有超过世界油页岩矿产量72%的储备。仅在科罗拉多落基山表下面,就蕴含2万亿个桶的储量,具有8倍于沙特、18倍于伊拉克、21倍于科威特、22倍于伊朗的原油产能;其规模超过当今世界已被证实的全部传统油田的原油储量。 作为后者,加拿大等国在北部艾伯塔等地区拥有丰富的油沙矿,产能可达数百亿桶油的规模。另在加拿大的西北寒冷地带,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发现了储量在400亿桶的特殊油田。说它特殊,主要是因为其气候恶劣,开条件差 - 这是一个冬天冰山覆盖、夏天一片沼泽的特殊地带。冬天的温度可下降到零下60 和70度,使人和机器在那里作业面临非常危险和困难的状态。 但从技术的可能和可行性上,现在我们已完全具有开油页岩、油沙、以及北部高纬度地区特殊油田的成熟能力。不过,从现实性、迫切性来看,是否进行实际的开活动、以增加石油供应量,还要看油价高低是否满足开成本及盈利的空间。按估算,油页岩矿的开成本在每桶25 美元左右,油沙及北部高纬度地带的油田开成本也离这个数值不远(均与传统油田存在显著成本差异)。在油价在35-40美元/桶时,不会有任何公司去花钱投资和生产。但当油价上涨到75-80美元/桶时,就会有许多公司积极介入生产,以获得现实的利润。 而所谓其他形式的产油方式,则主要包括一种煤转液技术(CTL)的技术过程。这种技术的萌芽,其实早在二战的德国就已开始。当时的传统做法,是第一次技术过程实现煤转化为气(一氧化碳和氢),第二次过程再将气转变成柴油、汽油或其他相关产品。制约此项技术应用的现实性和迫切性的因素,同样是成本和油价之间的盈利空间。 因为煤转液过程的生产成本在每桶30-40美元,所以不到油价上涨至75-80美元/桶,不会有许多公司真正地去应用这项技术,增加石油市场的供应。但到价格到位、市场条件成熟时,煤转液技术的潜力非常之大。据美国五角大楼估算,仅美国一国,就具备可生产9640亿个桶油的煤。其产能,大于整个中东地区约6850亿桶油的传统油田产能。 从上述角度分析,我们知道:按现有的石油需求、供应条件和价格因素来看,当市场油价上涨到75-80美元/桶时,尽管会有时滞,但世界石油会有一个来自于包括传统油田之外的其他类型油田和其他形式的产油量的显著扩张,从而大幅增加供应,缓解供求矛盾,舒缓价格上涨。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同意美国能源情报署关于2008-2009年世界油价可能会适度回落到每桶80美元附近的预测结论。 当然,具体到特定时点的油价是跌是涨、何时跌涨,除了考虑上述石油需求、供应与价格的狭义的相互影响之外,还必须结合分析国际政策、金融、投资(投机)衍生性等广义因素的影响,当然,我们认为:石油需求、供应与价格的狭义的相互影响,对油价跌涨起着长期的、基础性的支配作用,而国际政策、金融、投资(投机)衍生性等广义因素,更多地对油价跌涨起着短期的、伸缩性的配合作用。 先来看国际政策。欧佩克、俄罗斯等国的政策对世界石油的供应影响巨大,而美国的政策则对世界石油的需求影响显著。短期内,约占全球原油总产量40%的欧佩克还不会改变限制成员国产量以防油价下跌的基本态度。而俄罗斯,虽然在过去几年中因油价上涨和开技术进步,石油生产得到快速扩张,产量已超沙特,但它对与西方公司合作扩大石油产量的呼吁兴趣不大,更愿意与欧佩克一起坐享油价上涨的巨额利益。 作为石油消耗大国的美国,已在2007年12月通过了由布什总统签署了新能源法案,决意改变对石油长期以来的高度依赖性。根据新能源法案,到2020年,美国汽车的油耗必须比目前降低40%,而生物乙醇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到2022年必须达到360亿加仑。美国正试图通过这种坚定的政策导向,影响西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石油需求。 但鉴于在美国历史上、特别是尼克松总统任内、卡特总统任内,曾都有过“摆脱对外国能源的依赖”、实现“能源独立”等的类似政策、但却从未成功的先例,布什总统的这一次新能源法案的政策效果,还有待观察。只不过,前几次总统政策的失败,大多源于国际市场油价的走低所致(其中包含欧佩克的政策反击)。可从导致油价降低的结果来看,也不能说是政策的完全失败。 最后,我们来看金融、投资(投机)衍生性因素。这里,最重要的,是美元贬值、以及石油期货市场及对冲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角色。美元连续贬值,当然会反过来促使以美元标价的石油价格的持续高走。事实上,如果我们按美元贬值幅度回算各年度的油价实际涨幅,就会发现,它们只是名义涨幅的60%左右。 石油期货市场方面,一些养老基金、公共基金、对冲基金的投资(投机)性参与,对价格起伏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美国市场的资料显示,以对冲基金为主的非商业交易商,所持有原油期货仓位可达到30%以上,非常活跃。它们改变了石油市场由石油生产方和消费国占主导的传统格局。对冲基金、投资银行的任何动向,都会加剧油价和市场波动。这一点,在解释世界油价短期波动、特别是振幅加大方面,尤其值得注意。
油价的涨跌跟什么因素有关?
油价重回5元时代,是因为受到全球油价暴跌引起的,国家发改委也表示柴油汽油分别下调零售价,由于沙特和俄罗斯减产协议没有谈妥,导致油价大幅下跌,年内应该不会有涨幅。在本轮成品油降价实现后,零售价格下限将降低。预计零售利润将在后期下降,据了解,2008年的时候油价进入了5元时代,此外,国内油价“底价”机制首次实施,并在四年后重新启用,此次价格调整是2020年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窗口的第三次下调,同时,这也是过去12年中最大的一次降幅,这次油价下调后,国内油价重返5元时代,油价跌至近七年来的历史新低。
2020年中国大陆成品油调价窗口已出现第三次下调,为最近12年来最大单次降幅。此次油价下调后,油价重回5元时代,油价降至近7年来的新低。对消费者特别是开车族来说,无疑是重大的利好消息。重回5元油价时代曾经是一种奢望,但疫情全球蔓延导致世界经济普遍陷入低谷,加上沙特等欧佩克国家与俄罗斯进行油价大战,使5元油价重现在人们面前。
高成本的美国石油在国际油价大战中损失最大,但美国毕竟经济实力强大,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最近接连宣布大规模量化宽松和斥资支持企业,油气行业是重点扶持对象。美国取的策略是暂时关停油气企业,以减少亏损。同时,特朗普已下令美国乘机大量增加石油的战略储备,要求“把储备油库加得足足的”,因此美国从长期看也不亏。
石油作为国际政治经济武器的时代正在逐渐淡去,不光是因为美国的页岩气革命正在带来更大冲击,还由于全球各地的可再生能源革命风起云涌。世界各地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已成为比以往更为廉价的选择。新能源发电等的存储成本一直在下降,联网使用得到普遍推广,网络化管理不断改善。
即便在美国,可再生能源也在取代煤炭和天然气,汽车电气化在进一步抑制需求,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厂商已纷纷宣布将淘汰传统燃油车型,开发电动汽车等新能源车型。特斯拉的股票狂涨,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全球对新能源汽车的期盼与需求。
由此可见,全球石油市场的再度兴旺也不过是过渡性剧情,油价的下跌和保持低价位将是大趋势。各种新能源车型的推出与品质改善,实际上已经在压缩传统燃油汽车的市场。以后即便再返油价5元时代,人们所能购买和开动的化石燃料汽车也将日渐减少。
油价涨幅最大的一次
理论上讲,影响油价的主要因素有七个方面:OPEC国家的石油产量、非OPEC国家队产量、生产成本、世界经济发展和世界石油消费水平、石油库存、节能、替代能源,但在实际操作中,影响油价的因素绝不止这七个,石油价格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各因素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从历史来看,石油价格经历过多次变动,剧烈波动的原因包括三方面:经济形势变化引发全球需求变化,如金融危机或者中国经济腾飞;供应端变化比如以沙特为主的OPEC国家决定增产或者减产;以及政治危机造成的石油市场恐慌,如海湾战争、伊朗核危机等。
本轮国际石油熊市始于2014年中,当时布伦特原油价格在2014年的6月份115.19美元/桶,进入2016年1月,价格已经下跌到不足30美元。那么这次油价大跌主要是哪方面原因引起的呢?各种数据显示,当前的石油市场确实进入了一个供大于求的时期,供求失衡是油价下跌的关键因素。
扩展资料
美元加息火上浇油
美联储按照加息的举动推动美元走强,客观上导致油价继续下跌。一直以来,强势美元都被视为原油和其他许多大宗商品价格疲软背后的重要因素,因为这些商品都是以美元定价,美元升值会使得它们在使用其他货币的人面前显得更加昂贵。
此外,商品并不能创造任何收益,这就意味着,在利率上涨的环境当中,商品作为投资选择的吸引力也会大打折扣。
20世纪70年代,美国与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国沙特阿拉伯达成一项“不可动摇”的协议,双方确定把美元作为石油的唯一定价货币,并得到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其他成员国的同意。
从此,美元的强弱始终影响着国际油价的走势。作为石油的定价货币,美元升值意味着石油更加便宜;美元贬值意味着石油越来越昂贵。
参考资料凤凰网-国际油价的涨和跌是什么因素导致 这里有完整答案
调价窗口今晚开启,国内油价或现四连跌
2023年5月份汽油达到每升65元。2023年5月,中国国内油价最高的时候,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定价机制,将石油价格由此前全国统一水平上调16%,该次调价之后,中国汽油价格达到有史以来最高水平,每升65元。
调价窗口今晚开启,国内油价或现四连跌
调价窗口今晚开启,国内油价或现四连跌,在此之前,国内成品油调价于2018年有过一次“五连跌”,但2019年以后,国内油价再无“四连跌”。调价窗口今晚开启,国内油价或现四连跌。
调价窗口今晚开启,国内油价或现四连跌1随着国际油价上演“过山车”行情,国内油价在经历了“四连涨”后,有望迎来“四连跌”行情。
8月9日24时,国内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将开启,机构预测本轮成品油价格将呈现下跌行情,迎来年内的第五次下调。
在本轮计价周期内,国际油价曾跌至半年来最低水平,回吐自俄乌以来所有涨幅。8月4日,美国WTI原油期货结算价下跌2.34%,报每桶88.54美元,布伦特原油期货结算价下跌2.75%,报每桶94.12美元。8月8日,布油开盘后继续下跌,截至发稿时,报每桶93.42美元,距离每桶90美元关口仅一步之遥。
受国际原油价格震荡走低影响,机构测算,截至8月8日,本轮成品油调价周期第九个工作日,参考原油品种均价为每桶99.38美元,变化率为-1.64%,预计国内汽油、柴油下调幅度为每吨110元,折合汽油、柴油每升下调0.08元左右。
在金联创成品油分析师韩政己看来,近期,国际油价整体呈现区间震荡的走势,投资者继续保持观望,国际原油在经历此前下跌后已经位于2月初以来的低点。当前,市场对经济衰退前景的.忧虑情绪升温,投资者担心这将严重冲击能源需求增长前景。
不过,韩政己也表示,供应面对油价的支撑仍然存在,特别是在OPEC+仅小幅增产后,OPEC(欧佩克)难以增产的问题再度被投资者关注。此外,随着伊核谈判重启,美伊关系也越发值得注意。
2022年国内成品油历次价格调整情况。(数据来源:国家发改委)
“国际油价下跌是由政治、经济和金融这三点因素叠加造成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务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董秀成在接受中新财经访时表示,“经济衰退时候,能源消费需求会趋弱。”因此他认为,后续国际油价还存在下跌空间。
调价窗口今晚开启,国内油价或现四连跌2此前国内油价历经“四连涨”,不少燃油车车主直呼顶不祝但好消息是,现在国内油价有望迎来“四连跌”。8月9日24时,也就是今晚,国内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将开启。在此之前,国内成品油调价于2018年有过一次“五连跌”,但2019年以后,国内油价再无“四连跌”。
目前来看,油价是朝着下跌的趋势发展的,有望迎来年内的第五次下调。截至8月8日,第9个工作日,相关机构预测油价累计下调幅度为100元/吨,折算下调为0.08-0.09元/升左右,算下来加满一箱油(50升)可节省4元。
如果算上此前三次累计下调的38.5元,那油车车主加满一箱油(50升)将累计少花41.5元。国际油价方面,8月8日,布油开盘后继续下跌;截至9日,价格接近每桶90美元
据统计,今年国内成品油价格经过14轮调整后,汽油价格总计上调1740元/吨,柴油价格总计上调1675元/吨,呈现“十涨四跌零搁浅”格局。如果今晚油价下调,那今年国内油价将呈“十涨五跌零搁浅”的格局。
调价窗口今晚开启,国内油价或现四连跌3今日(9日)24时,国内成品油新一轮调价窗口将开启。机构普遍预测,本轮国内油价大概率迎来“四连跌”,同时也是年内第五次下调。
对于原油价格变动,中宇资讯分析师胡雪分析称,国际原油前期在库存回落及OPEC+消极增产的影响下维持趋强,但进入8月以后,受经济下滑、燃料油需求走低、原油汽油库存上涨以及亚洲疫情反扑等利空因素影响,国际油价开始震荡走跌。
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徐娜指出,本轮计价周期以来,国际油价底部不断下移,原油变化率由正转负,并在负值内不断加深,调价由搁浅向下调转化。卓创资讯数据监测模型显示,截至8月5日收盘,国内第9个工作日,参考原油变化率为-1.62%,预计汽、柴油下调80元/吨。按升计算为92号汽油下调0.06元,95号汽油及0号柴油分别下调0.07元。
中宇资讯数据显示,截至8月8日,本轮第9个工作日,中宇原油估价99.89美元/桶,原油变幅为-1.34美元/桶或-1.45%,汽、柴油对应下调120元/吨。
据金联创测算,截至8月8日第9个工作日,参考原油品种均价为99.38美元/桶,变化率为-1.64%,对应汽、柴油下调110元/吨。
以上述三家机构最小预测值及油箱容量在50L的家用轿车计算,加满一箱92号汽油将少花3元。加上此前三次累计下调38.5元,加满一箱将累计少花41.5元。
2022年国内成品油价格已经历14轮调整。汽油价格总计上调1740元/吨,柴油价格总计上调1675元/吨,呈现“十涨四跌零搁浅”格局。如果此次价格下调落实,2022年成品油调价将呈现“十涨五跌零搁浅”的格局,同时将成为自2019年来首个“四连跌”。在此之前,成品油调价于2018年以“五连跌收官”。
根据“十个工作日”原则,下轮调价窗口为8月23日24时。尽管OPEC+增产大幅小于预期,但全球主要经济体制造业指数回落,利空原油消费,原油消费下滑将打压油价。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