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泰地区的油价_阿尔泰县
1.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工业所面临的问题与发展前景
2.有关太阳系的资料
3.race和ethnicity有什么区别?
4.初二上册历史与地理复习资料
在乌鲁木齐,新疆有三家滑雪场联合推出泰国旅游通行卡。阿勒泰市有将军山滑雪场,可可托海国际滑雪场,吉克普林滑雪场。详见下文。
阿勒泰市将军山滑雪场
阿勒泰市将军山滑雪场位于阿勒泰市,距市中心1600米。是全国唯一位于城市的高山滑雪场,自治区最高的5S滑雪场,新疆唯一拥有国际雪联认证的两条雪道的滑雪场。
将军山滑雪场自然降雪量丰富,年平均降雪深度1-1.5米。当年10月底至次年4月初为有效雪期150-170天。滑雪场最大高差460米。目前已建成雪道40条,总长35公里,机压雪道面积140万平方米。缆车5辆,其中高速缆车2辆,牵引车1辆,魔毯5辆。2006年新增了一条干雪原,有滑雪道、蘑菇道和高差100米的跳台滑雪道,实现了四季滑雪。近年来,将军山不断开发游客喜爱的越野野雪,面积超过300万平方米。
今年将增加南坡全地形公园,新增一般U型雪道;新建的6号高速缆车;滑雪场公寓等基础设施将于今年投入使用。
可可托海国际滑雪场
拓海国际滑雪场位于阿勒泰市富蕴县。拥有国内最长的雪道“宝石大道”,可滑9公里。中国最陡的“黑钻隧道”,高差227米,平均坡度71.28%。可满足国内山地速降国际比赛的“钻石之路”,最大落差900米,被上海世界吉尼斯总部认证为海拔落差最大的滑雪场。今年将建设三条高速缆车,还将建设全新的滑雪馆和露营酒店。
吉克普林滑雪场
吉普林滑雪场位于阿勒泰市喀纳斯景区和睦乡吉普林地区,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规划建筑面积21.5平方公里,规划滑雪道面积5.35平方公里,缆车覆盖滑雪面积40平方公里。它是阿尔泰山冰雪旅游区规划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级冰雪旅游基地,亚洲之最,中国第一。
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工业所面临的问题与发展前景
中亚和中东的区别:
一、地理位置不同
中亚即亚洲中部,在地理上是指西至里海,东到中国,南到阿富汗,北到俄罗斯的广大区域。
中东是一个地理区域,和西亚大致重叠,并包含部分北非地区,但不包含外高加索地区,也是非洲与欧亚大陆的亚区。
二、包含国家不同
中亚包含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五个国家。
中东一般来说包括巴林、埃及、伊朗、伊拉克、以色列、约旦、科威特、黎巴嫩、阿曼、卡塔尔、沙特、叙利亚、阿联酋和也门等23个国家。
三、自然环境不同
中亚深居内陆,大部分区域都异常干燥,难以种植作物,大部分中亚地区的居民以放牧为生,工业则集中在该地区的城市之中。气候类型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中东位于三洲五海之地,中东地区气候干燥,主要有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部分地区地处北纬20°至30°之间,北回归线从中部穿过,气温炎热。这里又处于副热带高压和来自亚洲内陆干旱地区东北信风的控制,所以干旱少雨。
四、经济水平不同
中亚地区都是发展中国家,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中东国家自古以来的经济发展多数都是依赖传统的农业和畜牧业。自从该地区发现石油之后,石油工业的兴起,使这些产油国地区的经济发生剧烈变化,生活水平与发达国家无异。
有关太阳系的资料
一、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1.油气基地落后
虽然近年来国际油价的快速增长为实现俄罗斯能源帝国的设想提供了历史机遇,但是,由于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工业基地的滞后发展,地质勘探工作量的下降,新油气田的勘探开发难度加大,油气探明储量增长速度缓慢所造成的储比例失衡,正在成为俄罗斯油气产量增长的障碍。目前俄罗斯98%的油气田都正处于开时期,如果在今后的10年里原油后备储量继续呈缓慢增长态势,原油产量的增长将难以持续。据俄罗斯能源专家预测,2015年俄罗斯的原油经济储量将会枯竭,凝析油气田的储量到2025年也将耗尽。要想消除矿产开和矿产基地再生产之间的不平衡度,俄罗斯每年在地质勘探方面的投资大约需要1200亿卢布。
俄罗斯天然气原料基地的状况略好一些,其原因在于天然气储量高度集中在西西伯利亚的几个大型气田,为开和管输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了满足俄罗斯国内和国外市场对天然气需求的不断增长,要根据一定的经济效益,有步骤、有地对前景看好的天然气田进行投资开发,如额毕河和塔兹湾水域、亚马尔半岛和北极海陆架地区。不过,由于这些油气田与现有的天然气管道主干线距离很远,需要大量的投资来解决诸如油井的建筑设施、天然气产业工程项目,以及在多年封冻的土壤上和复杂多变的自然条件下铺设天然气管线,用新工艺保护自然环境等问题,因此造成开发天然气田的费用大幅度增加。
此外,由于俄罗斯各大石油公司和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缺少对新油气区和海上大陆架进行的地质勘探工程,已经探明的油气储量结构也正在日趋衰弱,截至2010年,高产油气储量在国家平衡表总储量中所占的份额可能会降低到30%,从而直接威胁到国家的能源安全。因此,寻找、勘探、开发新的储量巨大的油气田已成为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当务之急。
2.油设备和原油加工设备严重老化
目前,俄罗斯国内炼油厂的原料加工配套能力偏低,有2/3的加工设备出现灾难性老化,设备的磨损程度达到了80%;俄罗斯大型油田中70%的钻井设备和30%的修理机组也已经老化,油业中有一半设备的磨损程度已超过50%。此外,石油企业依靠现代化油、炼油,提高油品产量和质量的手段不够先进,非常规再生能源利用水平低。因此,俄罗斯炼油企业眼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更新油设备,对现有炼油厂进行现代化改造,以适应生产新型燃料的需要。
3.运输基础设施薄弱
俄罗斯有开发前景的矿产多集中在偏远的人烟稀少或未开发的极北地区,缺少基础的交通运输设施,这使使用价值极大下降,开发和运输成本提高。如东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前景看好的油田居多,可由于该地区的输油管线不发达,不仅制约着新油田的开发,还成为影响俄罗斯石油产量增长的最大瓶颈。俄罗斯输油管线运力不足导致原油实际出口能力下降,每年带给俄罗斯石油公司的亏损就达40亿~110亿美元。运输基础设施的薄弱也直接影响到油气的开速度和外商对俄油气产业的投资规模。
4.投资资金不足
2004年10月,俄罗斯自然部审议了《在平衡矿物原料再生产与需求的基础上对俄罗斯地下和矿物原料再生产进行研究的国家长期规划(2005~2010和2020年前)(草案)》,其重点就是提高石油和天然气储量的问题。然而,要达到俄罗斯能源部所拟订的原油开水平,仅靠加强地质勘探工作和石油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相当大的投资。事实上,从1991年起,俄罗斯用于地质勘探的拨款就开始逐渐减少,至今已经减少了几十倍。例如,1992年曾拨款1340亿卢布用于地质勘探,而2004年仅拨款60亿卢布。然而向矿产使用者的拨款却达到了460亿~470亿卢布。尽管2005年俄罗斯的各大石油公司开始重视对新油田勘探开发领域的投资,但由于资金不足,收效并不明显。
据俄罗斯专家估算,2020年之前,仅俄罗斯石油工业所需要的最低投资就达2000亿~2100亿美元,其中油部门所需投资1550亿~1600亿美元;炼油部门所需投资190亿~210亿美元;石油运输部门所需投资270亿美元。目前主要的投资渠道是各公司的自有资金,因为只有在开发新的油区时,才可能在拨款条件下有地吸收资金,今后借款和股本只能占投资总额的25%~30%以下。
5.缺少激励油气公司进行新油气田勘探开发的措施
油价飙升给俄罗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高额利润,然而,俄罗斯各大石油公司原油产量的增幅却正是在这样大好的形势下降低了,而且在不远的将来可能不仅仅是原油产量增幅降低,而是产油量逐渐下降的问题。
俄罗斯专家认为,产油量下降仅仅是病兆,其真正原因是目前俄罗斯缺少可以激励油气公司进行地质勘探和钻探新油井的措施,因为这种现象是发生在各大石油公司的实际钻探工程量缩减,勘探新油气田速度下降的背景下。此外,俄罗斯在对石油天然气工业的税收调节政策上存在缺陷,直到现在还没有用对不同的油气田进行分别征税的办法,这也是当前俄罗斯原油开速度降低的因素之一。俄联邦自然部部长尤里·特鲁特涅夫最近指出,目前俄罗斯的原油储量正在发生着变化。2007年俄罗斯的原油储量增长了5.5亿吨,超过原油产量(4.9亿吨)6000万吨,这种情况是俄罗斯近15年来从未有过的。不过,新发现的油田大多是储量为500万~1500万吨的中小油田,储量大的油田主要属于大型石油公司的内。虽然中小公司对开发这些油田非常感兴趣,可是如今开发这些油田受到了许多限制。例如,2007年俄罗斯矿产监察部曾多次指控中小石油公司不具备许可证协议中的条件,而且工业能源部也并没有就改善中小石油公司目前状况的法律条款。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俄罗斯制定了2020年前矿产基地再生产规划,并为地质勘探拨款3.5万亿卢布,加强地质勘探工程;俄罗斯新版矿产法也鼓励矿产的使用者为地质勘探进行投资,并使其投资以许可证的形式得到补偿。此外,俄罗斯还将对矿产的使用费和矿产的开税率进行调整,降低寻找和勘探矿产工作的增值税率,由自然部、财政部和经济发展部代表组成的委员会正准备对石油天然气工业领域的税法进行修改。
二、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前景
从总体上看,当前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工业的生产状况良好,发展前景乐观,全国各大油气公司的生产量将呈稳定增长态势,还将保持在俄罗斯经济发展中的生力军地位。为了保持石油天然气工业在俄罗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俄罗斯在《2020年俄罗斯能源战略》中明确规定了石油天然气工业近期与未来的系列发展方案,即保障石油原料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和扩大再生产;合理使用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增加石油出口,取消对石油出口的技术和其他限制;支持发展油气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等。
1.加大对石油天然气基地的勘探力度
为了确保在2012年前使油气储量与产量的增长速度趋于平衡,俄罗斯自然部制定了俄联邦2020年前勘探与开发油气的战略规划,明确了一些具有勘探前景的、国家将要重点投资的地区,并增加对地质勘探工程费用的支出。
(1)东西伯利亚地区: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泰梅尔和埃文基自治区,伊尔库茨克州聚集了大量的油气。根据俄罗斯自然部近年来对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石油、天然气、凝析油的原始量预测,该边疆区所探明的可供开的原油为82亿吨,游离天然气23.6万亿立方米,石油气6380亿立方米,占整个东西伯利亚碳氢化合物的50%,约占全俄油气储量的10%,仅次于秋明州。由于缺少资金,东西伯利亚地区所蕴藏的丰富的油气大部分还没有被开发利用。为了满足东西伯利亚—太平洋输油管道对原油的需求量,使东西伯利亚和萨哈共和国的诸多油田的油初始期恰好与东西伯利亚—太平洋输油管道的使用期相吻合,俄罗斯正在制定规划,加大对该地区的投资开发力度,使其成为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工业未来最可靠的基地。
(2)北极大陆架:该地区的油气储量非常可观,蒂曼-伯朝拉省和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北部有许多油气丰富的油气田,目前那里正在进行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3)远东地区:该地区的油气储量主要集中于萨哈共和国和鄂霍茨克海大陆架。目前俄罗斯正在积极对萨哈林大陆架和堪察加地段的石油天然气矿层进行大规模的地质勘探,“萨哈林2号”是俄联邦远东地区最有发展活力的油气。
俄罗斯矿产部2008年伊始宣布,为了尽快实施东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的开发,并使达到预期的结果,俄罗斯国家财政2008年将把地质勘探工程的拨款从2006年的198亿卢布提高到220亿卢布,增幅为11%,其中对石油天然气基地的勘探费用为101.33亿卢布。俄罗斯自然部部长特鲁特涅夫指出,俄罗斯修改矿产法中自然使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条款,要解除对外国投资者开发中小自然产地的限制,对已经发放的产地许可证,不论储量大小都不会收回。
2.提高石油天然气产量
(1)石油: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工业未来的发展战略是按逐步增加油气开量,以保持其产量的稳定性。目前,俄罗斯的主要原油生产基地仍然是西西伯利亚,不过,随着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油气田的不断开发,东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的石油开量将达到1亿吨,西北地区油区的产量也将达到4500万吨,萨哈共和国将成为新的原油开中心。2008年大部分石油公司都把其原油产量的增长幅度初步预订为1%。例如,秋明-ВР石油公司把2008年的原油产量初步定为7000万吨(2007年原油产量为6937万吨);天然气工业石油股份公司把2008年的原油产量定为3350万吨(2007年的原油产量为3270万吨);鞑靼石油的原油产量维持2007年的水平,为2570万吨;而苏尔古特油气公司、斯拉夫石油公司和巴士石油公司则拒绝说出自己的预测产量,因为据俄罗斯能源动力综合体调度中心统计,2007年这些石油公司的原油产量在一定程度上均呈下降态势:苏尔古特油气公司的原油产量6460万吨,同比下降了1.5%;巴士石油公司的原油产量为1150万吨,同比下降了2%;而斯拉夫石油公司的原油产量则下降了10.3%,仅为2090万吨。只有俄罗斯石油公司和卢克石油公司对2008年的原油产量增长幅度充满信心,前者2007年的原油产量为1.009亿吨;预测2008年的原油产量将增长11%,为1.119亿吨;而后者预测2008年的原油产量将比 2007 年增长 5. 5%,达到 1. 01 亿 ~1. 02 亿吨。
俄罗斯工业与能源部预测,截至 2015 年,俄罗斯的原油产量有可能提高到 5. 3 亿吨,2020 年达到 5. 5 亿 ~ 5. 9 亿吨。与此同时,俄罗斯的原油加工量也将提高,2010 年,俄罗斯的原油加工量将达到 2 亿吨,2020 年再提高到 2. 15 亿吨。
( 2) 天然气: 亚马尔 - 涅涅茨自治区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天然气产区,到 2020 年以前,俄罗斯 90% ~92%的天然气产量都将产自亚马尔 - 涅涅茨自治区。2010 年前俄罗斯东部地区的天然气年产量将增长到 5000 亿立方米。此外,为了维系整个东亚地区的经济安全,俄罗斯还依靠像伊尔库茨克、克拉斯诺亚尔斯克、雅库特和萨哈林这样的基地,发展东部地区的天然气综合体,建立大规模的天然气出口生产加工体系。
2006 年 3 月,俄罗斯自然部向提交了俄联邦 2020 年前勘探与开发大陆架油气潜力的战略规划。按照该项规划,到 2020 年俄罗斯大陆架的碳氢化合物的产量将占到俄罗斯碳氢化合物总平衡表的 20%,可碳氢化合物的总储量将达到 230 亿 ~260亿吨,天然气达到 90 亿 ~100 万亿立方米。其中包括原油储量 100 亿 ~ 130 亿吨,煤气 10亿 ~20 万亿立方米。如果实施该项战略规划,截至 2010 年,俄罗斯大陆架地下区块的原油产量预计将达到 1000 万吨,天然气产量为 300 亿立方米; 到 2020 年,原油产量再提高到 9500 万吨,天然气产量提高到 1500 亿立方米。
3. 建设新的炼油厂
俄罗斯第一副总理谢尔盖·伊万诺夫认为,为了解决国内炼油厂不够、原油加工能力不足的问题,应该建设新的炼油厂。伊万诺夫指出,要解决原料出口的问题,就必须多建造炼油厂,自己生产石油产品。目前,一些大的石油公司已经意识到国内炼油厂不足所面临的问题,正在着手制定建造炼油厂的规划。
4. 开拓石油天然气出口市场,增加油气出口量
欧洲是俄罗斯原油及其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其市场份额约占俄罗斯原油出口量的90% ,在未来的 20 ~ 25 年里,西欧和中欧国家仍旧是俄罗斯最大的石油出口市场,这是因为俄罗斯业已形成的国家级运输基础设施都集中在欧洲地区,对满足这一地区的石油需求提供了充分的物流保障。随着萨哈林石油天然气出口量的提高和东西伯利亚与雅库特新油气田的开发,截至 2020 年,俄罗斯对亚太国家的原油出口份额将从目前占出口总量的 3% 提高到 30%,天然气出口量也将从目前的 5%提高到 25%。
不过,由于俄罗斯的油气运输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加之传统上的国外用户对原油的需求量将呈适度增长态势,以及出口利润的降低和出口能力的相对不足,今后俄罗斯的原油出口增幅将会逐步降低。
为了实施向中国和亚太地区国家出口石油天然气的远景规划,俄罗斯在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建设天然气开、运输和供应统一系统,组建石油天然气综合体,积极对萨哈林大陆架和堪察加地段的石油天然气矿层进行大规模的地质勘探,挖掘向亚太地区国家供应油气的潜力。此外,俄罗斯石油工业正在寻找新的石油销售市场,制定新的石油出口战略,建设新的运输基础设施。
5. 建设新的输油气管线
近几年来,随着国际市场上对原油需求量的不断提高,俄罗斯对国外市场的原油供应量几乎增长了20%。然而,由于俄罗斯的油气运输基础设施薄弱,输油气管道运力不足,已经成为实施能源战略长期发展目标的严重障碍。因此,俄罗斯实施一系列输油气管道建设项目,为俄罗斯油气在欧洲、远东和亚太国家开辟新的销售途径。预计2010年俄罗斯出口输油管道干线的输油能力将增长1.2倍,2015年将增长1.4倍。
俄罗斯输油气管道运输系统的发展方向是:
(1)东西伯利亚—太平洋输油管道:据俄罗斯专家预测,截至2010年,亚太地区国家对石油及其产品的需求量将提高到15.10亿吨,2020年将提高到19.70亿吨,而到了2030年将提高到22.05亿吨。为了开辟亚太地区这个新的原油销售市场,俄罗斯作出了修建从泰舍特—斯科沃罗季诺—纳霍德卡的东西伯利亚—太平洋输油管道的战略性决策。东西伯利亚—太平洋输油管道的年输油量为8000万吨,其中向中国方面输油3000万吨。第一阶段将建设从泰舍特到斯科沃罗季诺总长为2000千米的管线,然后再建设通往纳霍德卡的管线;在通往纳霍德卡的管线建成之前,将首先修建一条通往中国的输油支线。东部输油线的原料供应基地是西西伯利亚、东西伯利亚和雅库特,其中西西伯利亚的油田将为该东部管线输油2400万吨,东西伯利亚和雅库特的油田将为该条管线输油5600万吨。东部输油管线由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承包修建,预计2008年底建成,这条输油管线的投资回收期初步定为5~7年。
修建东西伯利亚—太平洋输油管道对俄罗斯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因为管线建设不仅会带动整个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为俄罗斯经济振兴提供动力,更重要的是该条输油管线投入使用后所形成的出口潜力将促进东部地区油气田的开发,加快建立东西伯利亚和雅库特新的石油开中心,并通过与东北亚地区各国的能源合作而搭上亚太地区的经济快车。
(2)波罗的海北部线:进一步发展波罗的海管道运输系统,使其年原油输送量达到6500万吨,是考虑到波罗的海海域运输路线的输油能力和国际公约对安全运输石油和石油产品的要求。此外,为了扩大对美国和欧洲市场原油出口量,俄罗斯还在巴伦支海修建年原油出口量为1.20亿吨的新输油管道系统,目前前期论证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3)里海-黑海-地中海方面:俄罗斯通过提高从阿特拉乌—萨马拉输油管道的输油量,使对该地区的年输油量提高到2500万~3000万吨。另外,扩大里海管道运输财团股份公司的管道输油能力也正在审议之中,扩大后的输油量将达到年6700万吨。
(4)中欧方面:由于受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输油能力的限制,俄罗斯正在进行友谊和亚得里亚管道系统一体化工程,以便使俄罗斯的原油经过黑海湾,通过输油转运终端运达克罗地亚的奥米沙里港口,进而分阶段地(以每年500万吨、1000万吨、1500万吨递增)提高俄罗斯向独联体国家的原油出口量。
为了加大俄罗斯国内天然气的输送能力,保证国内的天然气供应,促进天然气出口输送干线的发展,俄罗斯在对现有天然气管线进行改建的同时,进一步发展天然气运输系统,修建新的天然气管线,以提高天然气运输、加工和储存的能力。
1)北欧天然气管线。北欧天然气管线是一条通过波罗的海水域,绕过过境国家,直接向欧洲出口俄罗斯天然气的新路线。建设这条天然气管线将提高对欧洲市场输送天然气的可靠性,扩大对欧洲国家的天然气供应量。北欧天然气管线的年生产能力规定为190亿~300亿立方米,2010年开始通过该管线供应天然气。
2)秋明州北区—托尔若克天然气管线。秋明州北区—托尔若克天然气管线是指从位于秋明州北区的乌连戈伊天然气田到托尔若克市的路线,该条天然气管线将成为目前正在使用的乌连戈伊—纳德姆—佩列格列布诺耶—乌赫塔—托尔若克多条天然气运输系统的重要部分。这条天然气管线将会提高对俄罗斯西北部地区工业和居民日常消费天然气的供应能力,同时也可以保障通过亚马尔—欧洲天然气管线的天然气出口。
3)扩大中亚—中央天然气运输系统。中亚—中央天然气运输系统是指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出口天然气的主要运输干线,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担负着对过境的中亚天然气向俄罗斯和欧洲市场输送的保障作用。
目前,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已经决定在中国东部和西部地区铺设两条天然气管线:东部管线是指从萨哈林至符拉迪沃斯托克通往中国的支线输气管线,西部管线是指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新西伯利亚—新库兹涅茨克通过戈尔诺—阿尔泰斯克到达中国的支线输气管线。预计从2011年开始向中国输送天然气,截至2020年这两条输气管线将分别向中国输送天然气300亿立方米和380亿立方米。
race和ethnicity有什么区别?
太阳系的领域包括太阳,4颗像地球的内行星,由许多小岩石组成的小行星带,4颗充满气体的巨大外行星,充满冰冻小岩石,被称为柯伊伯带的第二个小天体区。在柯伊伯带之外还有黄道离散盘面和太阳圈,和依然属于设的奥尔特云。
依照至太阳的距离,行星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8颗中的6颗有天然的卫星环绕着,这些星习惯上因为地球的卫星被称为月球而都被视为月球。在外侧的行星都有由尘埃和许多小颗粒构成的行星环环绕着,而除了地球之外,肉眼可见的行星以五行为名,在西方则全都以希腊和罗马神话故事中的神仙为名。三颗矮行星是冥王星,柯伊伯带内最大的天体之一,谷神星,小行星带内最大的天体,和属于黄道离散天体的阋神星。
概述和轨道
太阳系内天体的轨道太阳系的主角是位居中心的太阳,它是一颗光谱分类为G2V的主序星,拥有太阳系内已知质量的99.86%,并以引力主宰著太阳系。木星和土星,太阳系内最大的两颗行星,又占了剩余质量的90%以上,目前仍属于说的奥尔特云,还不知道会占有多少百分比的质量。
太阳系内主要天体的轨道,都在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黄道)的附近。行星都非常靠近黄道,而彗星和柯伊伯带天体,通常都有比较明显的倾斜角度。
由北方向下鸟瞰太阳系,所有的行星和绝大部分的其他天体,都以逆时针(右旋)方向绕着太阳公转。有些例外的,像是哈雷彗星。
环绕着太阳运动的天体都遵守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轨道都以太阳为椭圆的一个焦点,并且越靠近太阳时的速度越快。行星的轨道接近圆型,但许多彗星、小行星和柯伊伯带天体的轨道则是高度椭圆的。
在这么辽阔的空间中,有许多方法可以表示出太阳系中每个轨道的距离。在实际上,距离太阳越远的行星或环带,与前一个的距离就会更远,而只有少数的例外。例如,金星在水星之外约0.33天文单位的距离上,而土星与木星的距离是4.3天文单位,海王星又在天王星之外10.5天文单位。曾有些关系式企图解释这些轨道距离变化间的交互作用,但这样的理论从未获得证实。
形成和演化
艺术家笔下的原行星盘
太阳系的形成据信应该是依据星云说,最早是在1755年由康德和1796年由拉普拉斯各自独立提出的。这个理论认为太阳系是在46亿年前在一个巨大的分子云的塌缩中形成的。这个星云原本有数光年的大小,并且同时诞生了数颗恒星。研究古老的陨石追溯到的元素显示,只有超新星爆炸的心脏部分才能产生这些元素,所以包含太阳的星团必然在超新星残骸的附近。可能是来自超新星爆炸的震波使邻近太阳附近的星云密度增高,使得重力得以克服内部气体的膨胀压力造成塌缩,因而触发了太阳的诞生。
被认定为原太阳星云的地区就是日后将形成太阳系的地区,直径估计在7,000至20,000天文单位,而质量仅比太阳多一点(多0.1至0.001太阳质量)。当星云开始塌缩时,角动量守恒定律使它的转速加快,内部原子相互碰撞的频率增加。其中心区域集中了大部分的质量,温度也比周围的圆盘更热。当重力、气体压力、磁场和自转作用在收缩的星云上时,它开始变得扁平成为旋转的原行星盘,而直径大约200天文单位,并且在中心有一个热且稠密的原恒星。
对年轻的金牛T星的研究,相信质量与预熔合阶段发展的太阳非常相似,显示在形成阶段经常都会有原行星物质的圆盘伴随着。这些圆盘可以延伸至数百天文单位,并且最热的部分可以达到数千K的高温。
一亿年后,在塌缩的星云中心,压力和密度将大到足以使原始太阳的氢开始热融合,这会一直增加直到流体静力平衡,使热能足以抵抗重力的收缩能。这时太阳才成为一颗真正的恒星。
相信经由吸积的作用,各种各样的行星将从云气(太阳星云)中剩余的气体和尘埃中诞生:
·当尘粒的颗粒还在环绕中心的原恒星时,行星就已经开始成长;
·然后经由直接的接触,聚集成1至10公里直径的丛集;
·接着经由碰撞形成更大的个体,成为直径大约5公里的星子;
·在未来得数百万年中,经由进一步的碰撞以每年15厘米的的速度继续成长。
在太阳系的内侧,因为过度的温暖使水和甲烷这种易挥发的分子不能凝聚,因此形成的星子相对的就比较小(仅占有圆盘质量的0.6%),并且主要的成分是熔点较高的硅酸盐和金属等化合物。这些石质的天体最后就成为类地行星。再远一点的星子,受到木星引力的影响,不能凝聚在一起成为原行星,而成为现在所见到的小行星带。
在更远的距离上,在冻结线之外,易挥发的物质也能冻结成固体,就形成了木星和土星这些巨大的气体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获得的材料较少,并且因为核心被认为主要是冰(氢化物),因此被称为冰巨星。
一旦年轻的太阳开始产生能量,太阳风会将原行星盘中的物质吹入行星际空间,从而结束行星的成长。年轻的金牛座T星的恒星风就比处于稳定阶段的较老的恒星强得多。
根据天文学家的推测,目前的太阳系会维持直到太阳离开主序。由于太阳是利用其内部的氢作为燃料,为了能够利用剩余的燃料,太阳会变得越来越热,于是燃烧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这就导致太阳不断变亮,变亮速度大约为每11亿年增亮10%。
从现在起再过大约76亿年,太阳的内核将会热得足以使外层氢发生融合,这会导致太阳膨胀到现在半径的260倍,变为一个红巨星。此时,由于体积与表面积的扩大,太阳的总光度增加,但表面温度下降,单位面积的光度变暗。
随后,太阳的外层被逐渐抛离,最后裸露出核心成为一颗白矮星,一个极为致密的天体,只有地球的大小却有着原来太阳一半的质量。
[编辑本段]结构和组成
太阳系是由受太阳引力约束的天体组成的系统是宇宙中的一个小天体系统,
太阳系的结构可以大概地分为五部分:
太阳
太阳是太阳系的母星,也是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成员。它有足够的质量让内部的压力与密度足以抑制和承受核融合产生的巨大能量,并以辐射的型式,例如可见光,让能量稳定的进入太空。太阳在赫罗图上的位置
太阳在分类上是一颗中等大小的黄矮星,不过这样的名称很容易让人误会,其实在我们的星系中,太阳是相当大与明亮的。恒星是依据赫罗图的表面温度与亮度对应关系来分类的。通常,温度高的恒星也会比较明亮,而遵循此一规律的恒星都会位在所谓的主序带上,太阳就在这个带子的中央。但是,但是比太阳大且亮的星并不多,而比较暗淡和低温的恒星则很多。
太阳在恒星演化的阶段正处于壮年期,尚未用尽在核心进行核融合的氢。太阳的亮度仍会与日俱增,早期的亮度只是现在的75%。
计算太阳内部氢与氦的比例,认为太阳已经完成生命周期的一半,在大约50亿年后,太阳将离开主序带,并变得更大与更加明亮,但表面温度却降低的红巨星,届时它的亮度将是目前的数千倍。
太阳是在宇宙演化后期才诞生的第一星族恒星,它比第二星族的恒星拥有更多的比氢和氦重的金属(这是天文学的说法:原子序数大于氦的都是金属。)。比氢和氦重的元素是在恒星的核心形成的,必须经由超新星爆炸才能释入宇宙的空间内。换言之,第一代恒星死亡之后宇宙中才有这些重元素。最老的恒星只有少量的金属,后来诞生的才有较多的金属。高金属含量被认为是太阳能发展出行星系统的关键,因为行星是由累积的金属物质形成的。
行星际物质
除了光,太阳也不断的放射出电子流(等离子),也就是所谓的太阳风。这条微粒子流的速度为每小时150万公里,在太阳系内创造出稀薄的大气层(太阳圈),范围至少达到100天文单位(日球层顶),也就是我们所认知的行星际物质。 太阳的黑子周期(11年)和频繁的闪焰、日冕物质抛射在太阳圈内造成的干扰,产生了太空气候。伴随太阳自转而转动的磁场在行星际物质中所产生的太阳圈电流片,是太阳系内最大的结构。
地球的磁场从与太阳风的互动中保护著地球大气层。水星和金星则没有磁场,太阳风使它们的大气层逐渐流失至太空中。 太阳风和地球磁场交互作用产生的极光,可以在接近地球的磁极(如南极与北极)的附近看见。
宇宙线是来自太阳系外的,太阳圈屏障著太阳系,行星的磁场也为行星自身提供了一些保护。宇宙线在星际物质内的密度和太阳磁场周期的强度变动有关,因此宇宙线在太阳系内的变动幅度究竟是多少,仍然是未知的。
行星际物质至少在在两个盘状区域内聚集成宇宙尘。第一个区域是黄道尘云,位于内太阳系,并且是黄道光的起因。它们可能是小行星带内的天体和行星相互撞击所产生的。第二个区域大约伸展在10-40天文单位的范围内,可能是柯伊伯带内的天体在相似的互相撞击下产生的。
内太阳系
内太阳系在传统上是类地行星和小行星带区域的名称,主要是由硅酸盐和金属组成的。这个区域挤在靠近太阳的范围内,半径还比木星与土星之间的距离还短。
内行星所有的内行星
四颗内行星或是类地行星的特点是高密度、由岩石构成、只有少量或没有卫星,也没有环系统。它们由高熔点的矿物,像是硅酸盐类的矿物,组成表面固体的地壳和半流质的地幔,以及由铁、镍构成的金属核心所组成。四颗中的三颗(金星、地球、和火星)有实质的大气层,全部都有撞击坑和地质构造的表面特征(地堑和火山等)。内行星容易和比地球更接近太阳的内侧行星(水星和金星)混淆。行星运行在一个平面,朝着一个方向
水星
水星(Mercury)(0.4 天文单位)是最靠近太阳,也是最小的行星(0.055地球质量)。它没有天然的卫星,仅知的地质特征除了撞击坑外,只有大概是在早期历史与收缩期间产生的皱折山脊。 水星,包括被太阳风轰击出的气体原子,只有微不足道的大气。目前尚无法解释相对来说相当巨大的铁质核心和薄薄的地幔。说包括巨大的冲击剥离了它的外壳,还有年轻时期的太阳能抑制了外壳的增长。
金星
金星 (Venus)(0.7 天文单位)的体积尺寸与地球相似(0.86地球质量),也和地球一样有厚厚的硅酸盐地幔包围着核心,还有浓厚的大气层和内部地质活动的证据。但是,它的大气密度比地球高90倍而且非常干燥,也没有天然的卫星。它是颗炙热的行星,表面的温度超过400°C,很可能是大气层中有大量的温室气体造成的。没有明确的证据显示金星的地质活动仍在进行中,但是没有磁场保护的大气应该会被耗尽,因此认为金星的大气是经由火山的爆发获得补充。
地球
地球(Earth)(1 天文单位)是内行星中最大且密度最高的,也是维一地质活动仍在持续进行中并拥有生命的行星。它也拥有类地行星中独一无二的水圈和被观察到的板块结构。地球的大气也于其他的行星完全不同,被存活在这儿的生物改造成含有21%的自由氧气。它只有一颗卫星,即月球;月球也是类地行星中唯一的大卫星。地球公转(太阳)一圈约365天,自转一圈约1天。(太阳并不是总是直射赤道,因为地球围绕太阳旋转时,稍稍有些倾斜。)
火星
火星(Mars)(1.5 天文单位)比地球和金星小(0.17地球质量),只有以二氧化碳为主的稀薄大气,它的表面,例如奥林匹斯山有密集与巨大的火山,水手号峡谷有深邃的地堑,显示不久前仍有剧烈的地质活动。火星有两颗天然的小卫星,戴摩斯和福伯斯,可能是被捕获的小行星。
小行星带
小行星的主带和特洛伊小行星 小行星是太阳系小天体中最主要的成员,主要由岩石与不易挥发的物质组成。
主要的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距离.3至3.3 天文单位,它们被认为是在太阳系形成的过程中,受到木星引力扰动而未能聚合的残余物质。
小行星的尺度从大至数百公里、小至微米的都有。除了最大的谷神星之外,所有的小行星都被归类为太阳系小天体,但是有几颗小行星,像是灶神星、健神星,如果能被证实已经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状态,可能会被重分类为矮行星。
小行星带拥有数万颗,可能多达数百万颗,直径在一公里以上的小天体。尽管如此,小行星带的总质量仍然不可能达到地球质量的千分之一。小行星主带的成员依然是稀稀落落的,所以至今还没有太空船在穿越时发生意外。
直径在10至10-4 米的小天体称为流星体。
谷神星
谷神星 (Ceres)(2.77 天文单位)是主带中最大的天体,也是主带中唯一的矮行星。它的直径接近1000公里,因此自身的引力已足以使它成为球体。它在19世纪初被发现时,被认为是一颗行星,在1850年代因为有更多的小天体被发现才重新分类为小行星;在2006年,又再度重分类为矮行星。
小行星族
在主带中的小行星可以依据轨道元素划分成几个小行星群和小行星族。小行星卫星是围绕着较大的小行星运转的小天体,它们的认定不如绕着行星的卫星那样明确,因为有些卫星几乎和被绕的母体一样大。
在主带中也有彗星,它们可能是地球上水的主要来源。
特洛依小行星的位置在木星的 L4或L5点(在行星轨道前方和后方的不稳定引力平衡点),不过"特洛依"这个名称也被用在其他行星或卫星轨道上位于拉格朗日点上的小天体。 希耳达族是轨道周期与木星2:3共振的小行星族,当木星绕太阳公转二圈时,这群小行星会绕太阳公转三圈。
内太阳系也包含许多“淘气”的小行星与尘粒,其中有许多都会穿越内行星的轨道。
中太阳系
太阳系的中部地区是气体巨星和它们有如行星大小尺度卫星的家,许多短周期彗星,包括半人马群也在这个区域内。此区没有传统的名称,偶尔也会被归入"外太阳系",虽然外太阳系通常是指海王星以外的区域。在这一区域的固体,主要的成分是"冰"(水、氨和甲烷),不同于以岩石为主的内太阳系。
外行星
所有的外行星 在外侧的四颗行星,也称为类木行星,囊括了环绕太阳99%的已知质量。木星和土星的大气层都拥有大量的氢和氦,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大气层则有较多的“冰”,像是水、氨和甲烷。有些天文学家认为它们该另成一类,称为“天王星族”或是“冰巨星”。这四颗气体巨星都有行星环,但是只有土星的环可以轻松的从地球上观察。“外行星”这个名称容易与“外侧行星”混淆,后者实际是指在地球轨道外面的行星,除了外行星外还有火星。
木星
木星(Jupiter)(5.2 天文单位),主要由氢和氦组成,质量是地球的318倍,也是其他行星质量总合的2.5倍。木星的丰沛内热在它的大气层造成一些近似永久性的特征,例如云带和大红斑。木星已经被发现的卫星有63颗,最大的四颗,甘尼米德、卡利斯多、埃欧、和欧罗巴,显示出类似类地行星的特征,像是火山作用和内部的热量。甘尼米德比水星还要大,是太阳系内最大的卫星。
土星
土星(Saturn)(9.5 天文单位),因为有明显的环系统而著名,它与木星非常相似,例如大气层的结构。土星不是很大,质量只有地球的95倍,它有60颗已知的卫星,泰坦和恩塞拉都斯,拥有巨大的冰火山,显示出地质活动的标志。泰坦比水星大,而且是太阳系中唯一实际拥有大气层的卫星。
天王星
天王星(Uranus)(19.6 天文单位),是最轻的外行星,质量是地球的14倍。它的自转轴对黄道倾斜达到90度,因此是横躺着绕着太阳公转,在行星中非常独特。在气体巨星中,它的核心温度最低,只辐射非常少的热量进入太空中。天王星已知的卫星有27颗,最大的几颗是泰坦尼亚、欧贝隆、乌姆柏里厄尔、艾瑞尔、和米兰达。
海王星
海王星(Neptune)(30 天文单位)虽然看起来比天王星小,但密度较高使质量仍有地球的17倍。他虽然辐射出较多的热量,但远不及木星和土星多。海王星已知有13颗卫星,最大的崔顿仍有活跃的地质活动,有着喷发液态氮的间歇泉,它也是太阳系内唯一逆行的大卫星。在海王星的轨道上有一些1:1轨道共振的小行星,组成海王星特洛伊群。
彗星
彗星归属于太阳系小天体,通常直径只有几公里,主要由具挥发性的冰组成。 它们的轨道具有高离心率,近日点一般都在内行星轨道的内侧,而远日点在冥王星之外。当一颗彗星进入内太阳系后,与太阳的接近会导致她冰冷表面的物质升华和电离,产生彗发和拖曳出由气体和尘粒组成、肉眼就可以看见的彗尾。
短周期彗星是轨道周期短于200年的彗星,长周期彗星的轨周期可以长达数千年。短周期彗星,像是哈雷彗星,被认为是来自柯伊伯带;长周期彗星,像海尔·波普彗星,则被认为起源于奥尔特云。有许多群的彗星,像是克鲁兹族彗星,可能源自一个崩溃的母体。有些彗星有着双曲线轨道,则可能来自太阳系外,但要精确的测量这些轨道是很困难的。 挥发性物质被太阳的热驱散后的彗星经常会被归类为小行星。
半人马群
半人马群是散布在9至30 天文单位的范围内,也就是轨道在木星和海王星之间,类似彗星以冰为主的天体。半人马群已知的最大天体是10199 Chariklo,直径在200至250 公里。第一个被发现的是2060 Chiron,因为在接近太阳时如同彗星般的产生彗发,目前已经被归类为彗星。有些天文学家将半人马族归类为柯伊伯带内部的离散天体,而视为是外部离散盘的延续。
外海王星区
在海王星之外的区域,通常称为外太阳系或是外海王星区,仍然是未被探测的广大空间。这片区域似乎是太阳系小天体的世界(最大的直径不到地球的五分之一,质量则远小于月球),主要由岩石和冰组成。
柯伊伯带
柯伊伯带,最初的形式,被认为是由与小行星大小相似,但主要是由冰组成的碎片与残骸构成的环带,扩散在距离太阳30至50 天文单位之处。这个区域被认为是短周期彗星——像是哈雷彗星——的来源。它主要由太阳系小天体组成,但是许多柯伊伯带中最大的天体,例如创神星、伐楼拿、2003 EL61、2005 FY9和厄耳枯斯等,可能都会被归类为矮行星。估计柯伊伯带内直径大于50 公里的天体会超过100,000颗,但总质量可能只有地球质量的十分之一甚至只有百分之一。许多柯伊伯带的天体都有两颗以上的卫星,而且多数的轨道都不在黄道平面上。
柯伊伯带大致上可以分成共振带和传统的带两部分,共振带是由与海王星轨道有共振关系的天体组成的(当海王星公转太阳三圈就绕太阳二圈,或海王星公转两圈时只绕一圈),其实海王星本身也算是共振带中的一员。传统的成员则是不与海王星共振,散布在39.4至47.7 天文单位范围内的天体。传统的柯伊伯带天体以最初被发现的三颗之一的1992 QB1为名,被分类为类QB1天体。
冥王星和卡戎
冥王星和已知的三颗卫星 冥王星(Pluto)(平均距离39 天文单位)是一颗矮行星,也是柯伊伯带内已知的最大天体之一。当它在1930年被发现后被认为是第九颗行星,直到2006年才重分类为矮行星。冥王星的轨道对黄道面倾斜17度,与太阳的距离在近日点时是29.7天文单位(在海王星轨道的内侧),远日点时则达到49.5天文单位。
目前还不能确定卡戎(Charon),冥王星的卫星,是否应被归类为目前认为的卫星还是属于矮行星,因为冥王星和卡戎互绕轨道的质心不在任何一者的表面之下,形成了冥王星-卡戎双星系统。另外两颗很小的卫星,尼克斯(Nix)与许德拉(Hydra)则绕着冥王星和卡戎公转。
冥王星在共振带上,与海王星有着3:2的共振(冥王星绕太阳公转二圈时,海王星公转三圈)。柯伊伯带中有着这种轨道的天体统称为类冥天体。
离散盘
离散盘与柯伊伯带是重叠的,但是向外延伸至更远的空间。离散盘内的天体应该是在太阳系形成的早期过程中,因为海王星向外迁徙造成的引力扰动才被从柯伊伯带抛入反覆不定的轨道中。多数黄道离散天体的近日点都在柯伊伯带内,但远日点可以远至150 天文单位;轨道对黄道面也有很大的倾斜角度,甚至有垂直于黄道面的。有些天文学家认为黄道离散天体应该是柯伊伯带的另一部分,并且应该称为"柯伊伯带离散天体"。
此外,关于类似太阳系的天体系统的研究的另一个目的是探索其他星球上是否也存在着生命。
太阳系是由受太阳引力约束的天体组成的系统,它的最大范围约可延伸到1光年以外。太阳系的主要成员有:太阳(恒星)、九大行星(包括地球)、无数小行星、众多卫星(包括月亮),还有彗星、流星体以及大量尘埃物质和稀薄的气态物质.在太阳系中,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其它天体的总和不到有太阳的0.2%。太阳是中心天体,它的引力控制着整个太阳系,使其它天体绕太阳公转,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都在接近同一平面的近圆轨道上,朝同一方向绕太阳公转。
距离
(AU)
半径
(地球)
质量
(地球)
轨道倾角
(度)
轨道
偏心率
倾斜度
密度
(g/cm3)
太阳 0 109 332,800 --- --- --- 1.410
水星 0.39 0.38 0.05 7 0.2056 0.1° 5.43
金星 0.72 0.95 0.89 3.394 0.0068 177.4° 5.25
地球 1.0 1.00 1.00 0.000 0.0167 23.45° 5.52
火星 1.5 0.53 0.11 1.850 0.0934 25.19° 3.95
木星 5.2 11.0 318 1.308 0.0483 3.12° 1.33
土星 9.5 9.5 95 2.488 0.0560 26.73° 0.69
天王星 19.2 4.0 17 0.774 0.0461 .86° 1.29
海王星 30.1 3.9 17 1.774 0.00 29.56° 1.64
冥王星 39.5 0.18 0.002 17.15 0.2482 119.6° 2.03
初二上册历史与地理复习资料
区别如下:
1、race主要是从人种上,也就是体貌特征来区分的不同的race的。这个词多用于指人种,跟人的长相、体形这些有关系。
2、而ethnicity这个词是按文化区分的。这个跟人种没有太大关系,而跟语言、宗教、文字、起源这些有关系。
扩展资料
race释义
英 [re?s] 美 [res]
n.
赛跑; 民族; 人种; 竞争
v.
参加比赛; 使比赛; 快速移动; 剧烈跳动
ethnicity
n. 种族地位,种族特点,种族渊源;
[例句]He said his ethnicity had not been important to him。
他说他的种族渊源对他向来都不重要。
1、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纬度位置及优越性: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 (北温) 带,一小部分在 (热带) ,没有 (寒带) 。气候差异大,为发展 (多种农业经济) 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陆位置及优越性:(1)位于 (亚) 洲的东部, (太平) 洋的西岸,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 (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降水) 丰富,有利(农业)生产;(2)海陆兼备,东部地区有利与 (海外各国友好往来) ;西部地区 (深入亚欧大陆内部)
,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 (中亚、西亚、欧洲) 各国直接往来,便于对外 (交往和合作) (3)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发展 (海洋事业) 。
●我国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
陆上邻国14个。逆时针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 、越南。陆上疆界2万多千米。
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韩国、日本 、菲律宾、马来西亚 、文莱、印度尼西亚 。
2、我国的人口
●人口总数:2000年12.95亿。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以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小。我国西部地区人口稀少,但丰富,在西部大开发时,应注意什么问题?西部地区具有优势,但自然环境相对脆弱。在目前人、地、水、土矛盾已相当尖锐的条件下,开发西部,一定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不能先开发后再治理。
●人口国策: 实行生育。
●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我国的民族
●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汉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汉族分布特点: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中部和东部最为集中。
●少数民族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西南。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少数民族风情:
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
傣族族的泼水节、孔雀舞,
藏族族的集体舞、藏历年,
朝鲜族的长鼓舞等。
4、我国的地形
●我国地形的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山区在开发和保护方面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1)山区地面较为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较大。
(2)在开发利用山区时,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我国地势特征: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阶梯的分界线 海拔高度 主要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 一、二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二、阶梯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4000米以上 高原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第二级阶梯 1000—2000米 高原、盆地 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第阶梯 500米以下 丘陵、山地、平原、盆地相间分布 东南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
(2)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河流在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水能。
(3)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
西侧 东侧
①大兴安岭 内蒙古高原 东北平原
②太行山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③巫山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④横断山脉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或云贵高原
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
北侧 南侧
⑤昆仑山脉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⑥天山山脉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山脉构成地形骨架
●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
(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一望无际
(黄土高原)黄土广布、地表千沟万壑
(云贵高原 地表崎岖,喀斯特地貌显著
●四大盆地
面积最大的盆地是( 塔里木盆地)盆地
海拔最高的盆地是( 柴达木 )盆地
纬度最高的盆地是(准噶尔)盆地
发展农业生产条件最优越的盆地是(四川)盆地
●主要山脉走向:东-西走向:天山山脉――阴山山脉
昆仑山脉――秦岭
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脉――-武夷山脉
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祁连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5、我国的气候
●根据活动积温,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划分为5个温度带
. 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此外还有一个地势较高的高原气候区.
●依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我国可以划分为4个干湿地区:
干湿区 湿润区 半湿润区、 半干旱区、 干旱区。
植被:森林 森林草原 草原 荒漠。
农业类型 种植业(水田农业) 种植业(旱地农业) 畜牧业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说出下列地理现象存在差异的原因: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特殊的“鱼米之乡”的景观得益于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青藏高原处在大体相同的纬度上,但气候差别很大的原因是地势青藏高原海拔高因素;
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阿拉伯半岛大体相同的纬度上, 气候差别很大的原因是受海陆位置 和夏季风
的影响。北京与乌鲁木齐纬度大致相当,但降水却有很大的差别。海陆位置、夏季风
在不同的温度带内生长不同的果树;不同的温度带内熟制也不同;南北传统民居的建筑结构也不同。原因是纬度因素
东西植被不同;东西农业类型不同,东部以耕作业为主,西部以畜牧业为主;东西部房屋屋顶的结构不同,东南部多钭顶房,西北部多平顶屋。(降水量不同)
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极其丰富。(气候复杂多样 )
②形成不同自然和旅游(气候复杂多样 )
③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各有不同,如:四川、湖南等地冬季比较阴冷潮湿爱吃辣椒;南方人爱吃米饭,北方人爱吃面食。(气候复杂多样 )
④人们的服饰也因为适应气候而多姿多彩(气候复杂多样 )
,如:西藏的藏袍就是为了适应西藏日较差大的气候特征的(地形);⑤各地的建筑特点不同,北方的屋顶斜度较小,墙体较厚,南方的屋顶斜度较大(气温、降水);⑥对。……
(1)①7;②7、8;③4、5、6、7、8;④4、5、6、7、8、9
(2)夏秋多冬春少
(3)广州、哈尔滨;我国的雨带推移是自南向北推进。
(4)因为我国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迟、雨季长;我国北方雨季开始迟、结束早、雨季短
●季风气候带来的灾害性天气( 寒潮 )、( 台风)、(水旱灾害 )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1) 从图中读出我国的气候特点:气候特征(气候复杂多样)、( 季风 )气候显著。
(2)三明属于( 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
●列表对比长江、黄河
项目 长江 黄河
发源地 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 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
源头 沱沱河 约古宗列渠
流经省区 青、川 、藏、滇、渝、鄂、湘、赣、皖、苏、沪 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
流经主要地形区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主要支流 嘉陵江、汉江、赣江等 洮河、湟水、渭河等
流域范围 位于秦岭与南岭之间 位于阴山与秦岭之间
开发 水能(上游)、航运 水能(上游)
治理 兴建中上游防护林 (略,见下表)
●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
河 段 上 游 中 游 下 游
产生的主要灾害 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 水土流失 地上河
产生灾害的原因 气候趋于干旱 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支流较多。黄土高原的土层舒松,植被破坏严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
黄河进入下游平原,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河水流速减慢,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
治 理 植树种草 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加固黄河大堤
8、我国自然的特点:(总量丰富)、( 但人均不足。)
土地类型 季风区或非季风区 干湿地区 主要地形类型
耕地 季风区 湿润、半湿润区 东部的平原、低缓丘陵、盆地
森林 湿润区 山地 草地 非季风区 半干旱区 高原
未利用土地 半干旱区 西部的盆地、高原
●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没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我国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主要是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我国水时间、空间分布特点: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空间上:南丰北缺。
●解决水时空分布不均的办法:兴建水库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例如:三峡和小浪底水利枢纽。
●解决水地区分布不均衡的有效办法之一:跨流域调水。例如:南水北调工程,引滦入津工程,引黄济青工程。
●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节约用水、保护水
9、我国的交通
●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东密西疏
●我国的主要铁路干线
①兰新线 ②青藏线(未建成) ③包兰线 ④京九线 ⑤宝成线 ⑥成昆线
东西向:京包线(北京—包头)—包兰线(包头—兰州); 陇海(连云港—兰州)—兰新线(兰州—乌鲁木齐);
沪杭(上海-杭州)—浙赣(杭州—株洲)—湘黔(株洲—贵阳)—贵昆(贵阳—昆明)线
南北向:京哈线(北京—哈尔滨);京沪线(北京—上海); 京广线(北京—广州);京九线(北京—九龙)
焦柳线(焦作—柳州); 宝成线(宝鸡-成都)——成昆线(成都—昆明)
我国主要的交通枢纽及经过的铁路干线:
北京:(京哈线)、(京包线)、(京广线)、(京沪线 )、(京九线)。
徐州:(陇海线)、(京沪线)。
郑州:(陇海线)、(京广线)。
兰州:(陇海线)、(京包线)、(包兰线)。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